天晴了雨停了,得到一塊地盤的袁術覺得他又行了,開始不滿九江郡狹小,配不上自己的身份,他自領揚州牧,對四周虎視眈眈,挑選下一個進攻的目標。
袁術剛在呂昭那兒吃了虧,決定暫時不去招惹她,換個人欺負。
揚州沒有聞名遐邇的英雄,誰的名聲也比不上他袁術響亮,沒什么好怕的,打就是了
劉表乃荊州牧,南陽屬于荊州,雖說劉表跟呂昭不對付,但唇亡齒寒的道理這倆人都明白,因此一旦袁術對荊州用兵,呂昭定然不會坐視不理,這與袁術目前的戰略背道而馳,且他占據的九江郡并未與荊州接壤,中間還隔著一個廬江郡,無論怎么算,先對劉表動手都不合適。
徐州牧陶謙與袁術是盟友,再加上北邊的公孫瓚,三方勢力約定聯合起來,共同對抗日益壯大的袁紹。袁術暫時與陶謙并無利益沖突,再加上他剛剛戰敗,實力大減,于情于理都不應該跟陶謙翻臉。但袁術的思維跟旁人不一樣,他認為眼下正是征討徐州的好時機,陶謙疲于應對曹操,無暇顧及身后,若他此時出兵,攻其不備,說不能將陶謙與曹操一舉拿下。
懷抱著對未來的美好期待,袁術開始按部就班地執行計劃。
他先是寫了一堆信件,挨個聯絡揚州其他郡的太守們,在信中陳明利弊,彬彬有禮地表示如果你們不支持我,我就要去揍你們了。
離得較遠的吳郡、會稽郡和豫章郡裝聾作啞,沒有給袁術回復;離得近的丹陽和廬江二郡表現得相當硬氣,不約而同地拒絕了袁術的offer。
丹陽太守周昕親近袁紹,他的兩個弟弟一個在袁紹手下當差,一個跟隨曹操干活,擺明了跟袁術不對付。
廬江太守陸康倒是不跟袁紹往來,但他也看不上袁術,他效忠的對象只有漢室。
被各方嫌棄的袁術沒有像往常一樣勃然大怒,經歷過呂昭的反復刺激后,他的心態平穩不少。
不歸順是吧行,沒關系,打服就好了。
在周昕和陸康之間,袁術選擇了拿周昕開刀。
一來丹陽郡離荊州很遠,打丹陽能避免被呂昭認為有騷擾荊州的嫌疑。雖然袁術嘴上不可能承認,但他的的確確有點怵那個瘋女人。
二來周昕可是袁紹的人
袁紹的人
還有比這更充分的開戰理由嗎沒有了不打他打誰
動手前袁術又往廬江寄了封信,但不是給陸康,而是給周尚的。
往上多數幾代,廬江周氏與汝南袁氏也算故交,袁術以此為由頭打開話題,熱情地跟周尚追憶輝煌往昔,再展望美好未來,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堆,才點出自己的真實目的請周尚代為勸說陸康。
他不強迫陸康站在自己這邊,既然陸康決定兩不相幫,就把中立貫徹到底,明哲保身,大家相安無事做鄰居,挺好的。
這種安寧當然是有時限的,如果有一天袁術占據了除廬江之外的揚州五郡,他難道會放任廬江繼續游離在他的勢力之外嗎
但那是以后的事了,將來誰也說不準,人還是得專注當下。
當下的情況是,如果陸康執意要跟袁術杠上陸老爺子年輕時就有忠義節烈的名聲,平生最看不慣袁術這等驕橫放肆之人把他惹急眼了,大舉進攻廬江,他們原本還算安寧的生活將會被戰爭攪和得一塌糊涂。
因此即使清楚袁術不懷好意,周尚也只得應承下來。
今時不同往日,雖然郭嘉一番吹捧,把廬江周氏夸得天花亂墜,但此時的周氏存在一個跟同時代許多士族豪強們相同的致命弱點。
他們既沒能效仿汝南袁氏,將自己的可怕的影響力變現,拉起一支強有力的武裝,投身爭奪天下的大局;也沒能學習潁川荀氏,找到靠譜的、可以庇護家族的勢力。
此刻他們尚能憑借祖輩積累的名聲,過著相對安逸的日子,等將來局勢徹底亂套,看不見也摸不到的名聲未必還能保得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