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禮節,拜師需得送上束脩,”她笑道,聲音中流露出一股莫名的興奮,“事出突然,我沒來得及準備,便將這琴送你如何”
作為在后世網絡中獲得“諸葛琴魔”稱號的男人,怎么能沒有一把好琴相配呢
諸葛亮的眼里雖然有渴望,但他卻搖搖頭,堅定地拒絕了,“我不精于此道,焦尾若留在我手中,便是明珠暗投,實在可惜。”
呂昭心想給你都是明珠暗投,焦尾繼續留在我這兒豈不是會哭死,我彈出來的那一聲聲灌耳的魔音,說不定就是它在嗷嗷抗議。
但不管呂昭怎么勸,諸葛亮都不同意收,她實在沒辦法,只好將從小培養琴魔的想法暫且擱置。
諸葛亮已經聽過呂昭彈琴,對她的水平有了大致的了解即沒有水平,得從頭學起。
他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呂昭,神情嚴肅地提出要求“請您把腦子里關于琴的一切知識全部忘掉。”
學歪了還不如什么都不會。不管哪行哪業,哪門技術,打基礎都是重中之重,基礎打壞了,更加精進的知識便無從談起。
“首先端正坐姿,”諸葛亮繞著呂昭走來走去,口中念念有詞,“人應端坐于五徽之間門很好,您坐得很標準然后是指法”
諸葛亮的聲音有種奇妙的、安撫人心的力量,呂昭漸漸靜下心來,全神貫注地隨著他的指導行動,兩人共同沉浸在了學習氛圍濃厚的世界中。
呂昭跟諸葛亮學彈琴的時候,吳夫人帶著周瑜和孫權前來呂府登門拜訪了。
吳夫人舉止優雅而淡定,孫權好奇地四處張望,相比之下周瑜的神情略顯遲疑,他低聲道“給您添麻煩了。”
“你這孩子,說什么見外的話”吳夫人一手毫不客氣地揪著孫權的衣領把他拽回來,一手隔著袖子,輕輕拍了拍周瑜的手背,嗔怪道,“伯符不在我身邊,你就當成是代替他陪我串門,別那么緊張。”
這個說法并沒有令周瑜感到多少安慰,他心想如果是伯符陪著您來,也免不了要緊張,只不過他緊張的原因跟我不太一樣。
當年董卓自作主張替呂昭向孫堅提親時,孫策就在營里,祖茂壞笑著跑過去跟他說公子,你說不定要成親了結果沒一會兒就有小兵來報,孫堅發了好大一通脾氣,把董卓的使者和禮物統統丟丟出門外。祖茂聞言,跟孫策面面相覷,孫策長吁短嘆,嘆夫人還沒到手就沒了。
此事被孫策寫進了送給周瑜的信中,周瑜見他言語之間門似有遺憾,還認真安慰了他一番。
本以為到此為止,誰曾想沒過多久,就傳來了孫堅投奔呂布的消息。
與我有緣無分的相親對象搖身一變成了我的上司,這種事落在誰頭上,誰多少都會覺得尷尬。
一想到孫策可能會因此煩躁得抓耳撓腮,周瑜就忍不住想笑,內心的焦慮瞬間門得到了有效緩解。
孫策聽我說謝謝你你真是我的好兄弟
沒過多久,前去通報的侍女笑容滿面地回來了,將吳夫人一行人迎入府中。魏夫人親自在門外迎接,熱情地握住吳夫人的手,兩人把臂并肩而行,聊起一些輕松有趣的日常。
呂布領兵出征,呂昭常年在外奔波,南陽郡的大小官員和本地豪族們摸不到掌權人,便只能退而求其次,把主意打到了魏夫人身上,吩咐自己的妻子女兒好好地取悅她,力求在她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