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端坐在講席前,腰背挺得板板正正,甚至過于僵硬了,“我我真的可以嗎”
荀爽開壇講學,教化民眾,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皆可來聽課。
諸葛亮跟隨荀爽做學問,自然會受到老師的耳濡目染,效仿老師的一言一行。
況且當今學子,哪一位研習的不是儒家經典、孔子之道既然接受了圣人的傳承,就當以古代先賢的言行準則來要求自己,繼承其有教無類的觀點,以澤被蒼生為己任。
這個口號喊出來,哪怕士族們心里再不情愿,也不敢公開反對,誰反對誰就是數典忘祖,再無顏面立足于世上。
因此諸葛亮對于教小孩讀書這件事本身并無疑慮,他只是擔憂自己的學識和德行都不夠,貿然授課會誤人子弟。
只有像蔡公、荀公那樣的大儒才有資格成為別人的老師,我不過一總角稚子,有幸得名師指點,從經文中得到了一些粗淺的見解,何德何能但此重任
呂昭看出了諸葛亮的緊張,她坐到他身邊,拍了拍他稚嫩的肩膀,安慰道“在讀書做學問方面,你的水平遠遠勝過我。”
這是真心誠意的大實話,呂昭的確不擅長做學問,哪怕一百個她捆在一起,也不敢說自己的文學造詣能比肩諸葛亮。
那可是諸葛亮啊一連串閃亮亮的頭銜里有一個就是文學家他寫的出師表在后世的中學課本里要求全篇背誦的
話說這個版本的亮亮是不是已經不具備寫出出師表的歷史背景了日后人們豈不是失去了一篇永遠流傳的經典
蔡琰身上也有同樣的問題,胡笳十八拍沒有了呀
呂昭的思維發散得有點遠,所幸諸葛亮的問題及時把她的注意力拽了回來。
盡管還處在自我懷疑中,諸葛亮仍然準確地抓住了重點,一陣見血地說“所以您沒有讀完五經。”
呂昭狡黠地眨眨眼睛,“讀完了,我觀其大略,都能背誦。”
只是不太明白其中有些內容的含義而已,但這并不是什么丟臉的事,多少人窮盡一生研究一本典籍,才能有所收獲呢。
聽到自己曾經的建議被呂昭用作回答,諸葛亮有種被噎住的感覺。但經過打岔,他緊張的情緒也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呂昭繼續開導“如果你能把你學的東西教給那些孩子們,于你而言是一種德行的修煉,于他們而言則可能是此生唯一一條與知識接觸的途徑。沒有你,他們就沒有學習的機會,連學習的機會都沒有,又何談誤入歧途呢”
“我不指望這些小孩子們將來能在儒學上有多少成就,不指望他們精通屬文,出口成章,下筆如神,作賦言詩。并非是看不起他們,而是客觀條件擺在那兒,實在是太難了。”
呂昭拿起擺放在桌案上的倉頡篇,翻開看了看。
此書是怡然書局去年年末出版的開蒙教程之一,由蔡邕和荀爽共同撰寫雕刻藍本。蔡邕寫了倉頡篇和急就篇,荀爽寫了論語。
“普通百姓們暫時也沒有心思去追求那些。管子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得先給他們創造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他們才能有心思追求更高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