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跟頂級老狐貍們比,呂昭不夠敏銳和聰明,但她對人的情緒變化感知敏感,這里又是小皇帝的夢境,他的心緒稍微起伏一下,可能都會反映到周圍的環境上,為了不讓呂昭發現一絲一毫的端倪,他壓抑得實在是太辛苦了。
由于王允的戒備和持續關注,呂昭離開長安后,小皇帝還是能陸陸續續收到與她有關的消息。
聽說她消滅了肆虐的瘟疫;
聽說她收攏流民,組織他們開墾田地,種植生產;
聽說她改良了造紙術,了雕版印刷術,推廣了紙質書籍;
聽說她鎮壓了本地豪族與袁術勾結叛亂,將袁術驅趕至揚州;
聽說她培植了一種從西域傳來的名為“棉花”的植物,填充在衣服夾層里,天冷時保暖效果顯著;
聽說她的治下風調雨順,糧食豐收,人人都能吃飽飯,百姓們不需要服過度的徭役,稅也交得很合理;
聽說不,這個不是聽說,是他親眼所見,見她引人入夢,以仙法為媒介,給了普通小孩子們想都不敢想的讀書機會;
這些本來都是屬于朕的責任,他想,朕才是這個國家的主人,卻什么都沒做到。
誠然朕處境艱難,所能調動的力量有限,甚至還比不過那些手握兵權的州牧太守。
但朕是皇帝。
漢室衰弱,天下動蕩,皇帝的名號越來越不值錢,人人都在僭越,都在試探著朝那最尊貴的位置伸出手,往前夠一夠,再夠一夠。
又有多少人在攫取權力的同時,也承擔起了相應的義務呢
所以小皇帝并不覺得呂昭過分,至少她有在認真做事,比那些光顧著奪權,卻懶得管民眾死活的人要好太多了。
可正是因為這樣,王允才會一直更忌憚呂昭。
如果呂昭繼續走她的路,繼續聚攏民心,終有一日她能成長到跟衰弱的漢廷打擂臺的地步。
而其他諸侯即使搶占了再多的地盤,得到了再多的權力,在百姓心中的影響力也未必能超過已經延續了將近四百年的炎漢。
歷史證明這個觀點是正確的,直到西晉時還有匈奴人打著“漢”的旗號起兵造反,那時距離漢朝滅亡已經過去八十四年了。而后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漢”已經成為了這個古老而輝煌的國家,和國家中人數最多的主體民族的代名詞。
王允的擔憂小皇帝都懂,他也承認司徒說得非常有道理,但他同時也隱隱感覺這樣并不好。
為什么要把一個為了百姓盡心盡力的人視為國家的頭號敵人
因為她做得太多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種念頭在小皇帝的心中不斷拉扯,使他備受煎熬,感覺人都要被撕成兩半了。
朕似乎,還是一點點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模樣
小皇帝無聲地嘆了口氣,抱緊懷里的大熊貓,似乎這樣就能汲取到更多的力量。
呂昭沿著光怪陸離的夢境罅隙,慢悠悠地往回走。
攜著夢境的泡泡被她路過的動作帶起,輕盈地飄動著,互相碰撞,發出可愛的“噗噗”聲。
她隨手將飄到眼前擋視線的泡泡推開,眼神若有所思。
小皇帝似乎懷揣著很重的心事,她想,這心事與立后無關,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他不能對我說出來,或者換個說法,就是要瞞著我,聞琴聲而色變只是一種掩飾。
長安到底出了什么事不會是王司徒日卷夜卷終于卷過頭,把自己卷重病了吧我補品都送過去了送了那么多他好歹吃點啊
派去打探消息的人也沒有傳回特別的情報,瞞得倒是真死。但越是這樣,恐怕日后越會爆大雷啊。
希望至少在徐州穩定前,長安別出現局勢上的動蕩,尤其是王司徒,您老一定得撐住了
文有王允,武有皇甫嵩、朱儁,小皇帝就能坐穩司隸,漢室雖衰弱,但仍有一定的自保力量,別管是袁紹還是曹操,就都沒有理由提出什么“奉天子以討不臣”了。
皇甫嵩朱儁等一下正史上這兩位活了多久來著
呂昭的腳步微微一頓,目光幾度變換。,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