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問小皇帝立后的具體時間算了,反正立后是大事,漢廷肯定會昭告四方,大赦天下的,到時候自然就知道了。
呂昭在下邳又休整了幾日,確定曹操已經從彭城國撤兵,回到兗州之后,才向陳應辭行。
陳應表現得很不舍,但他沒有理由繼續挽留呂昭,再挽留下去,對他、對呂昭都不是好事。
徐州危機已解,呂昭如果還不走,陶謙那顆好不容被安撫下去的心臟恐怕又該砰砰亂跳了。
“待秋麥收割之后,曹孟德恐怕會卷土重來。”呂昭好心提醒陳應。
公元194年的曹操還年輕呢,年輕就沒那么多顧慮,渾身上下都是敢闖敢沖的勁兒,遇到失敗只會越挫越勇,不把徐州這塊肉咬進嘴里,他不甘心。
曹操撤退的理由有三分之一是呂昭來了,剩下三分之一是糧食不夠吃。這幾年他進攻徐州,好多次都是“糧盡而還”。
但他今年已經在推廣屯田了,最遲明年六月初,他的糧食短缺問題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當然,如果明年老天爺不開眼,旱澇蝗災各種災難輪番來一次,那可就說不好了。
但最好不要,在自然災害面前,最先撐不住倒下去的,永遠都是貧苦的底層百姓。
“我正在加緊修葺城池,收攏散落荒野的流民,勸他們回來耕種生活。”陳應回答。
呂昭讀出了一點陳應在委婉地跟她商量“是不是可以把之前收留的難民還回來一些”的意思,但她假裝沒聽懂。
人都進了我的口袋了,你們還想要回去,沒門
況且她不缺糧食,也不缺錢財,目前更沒什么特別感興趣的東西,突出一個無欲則剛,陳應拿不出跟她做交易的籌碼。
“閣下辛苦了,”呂昭誠懇地說,“若有能用得到我的地方,盡管開口。”
我這不是開了嗎您別裝聽不懂啊
陳應尷尬地笑了笑,心想君侯之前說話有這么“直”嗎
就在呂昭打算告辭的時候,官道上遠遠地揚起了一線煙塵,在晴朗的陽光照耀下清晰可見,一看就是有信使正御馬狂奔而來。
那邊的方向似乎是郯縣跑得這么快,不會是陶謙出了什么事吧呂昭的目光微微一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