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郯縣有一處不大不小的居所,是陶謙送的,供他暫時歇腳。
除了住宅、仆從、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等常規禮物外,劉備還收到了一個看起來更有價值的饋贈陶謙從自己麾下撥了四千丹陽兵,交由許耽統領,吩咐他好好跟著劉備,務必聽他的指揮。
丹陽郡隸屬揚州,境內多山地,民風剽悍,好勇斗狠,乃精兵之地。陶謙一個外地人,能在徐州扎下根基,先坐穩刺史的位置,后逐步升為州牧,很大程度上仰仗的正是這支由丹陽人組成的精銳部隊。
當然了,凡事都有兩面性。民風剽悍,就意味著不服管教的刺頭多。陶謙能指揮得動丹陽兵,一是因為陶謙也是丹陽人,與這些士兵有一份同鄉的情誼;二是因為陶謙從不吝惜封賞,常常賜下金銀物資,還提拔了不少丹陽出身的人為親信;三是因為陶謙對丹陽兵特別縱容,騷擾百姓、調戲民女之類的都算是“小錯誤”,只要他們平日別鬧得太難看,他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地放過了。
時間門一長,丹陽兵氣焰愈發囂張,竟然漸漸成了徐州一霸。
普通人見到他們的身影,唯恐避之不及,能有多遠就藏多遠;
同級別的其他士兵們則感到憤怒,明明干著同樣的活兒,賣同樣的命,待遇卻天差地別,再加上丹陽兵總是擺出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挑釁,雙方動輒便爆發小規模的沖突,每次的結果毫無意外,都是被和稀泥鎮壓,這導致大家愈發不滿;
士族們也很討厭這幫動不動就來打秋風的兵油子,但礙于陶謙的面子,礙于還得靠他們抵御入侵的敵人,往往都是忍讓居多。
在了解了丹陽兵的惡劣秉性和不良風氣后,劉備的心情很快從喜悅變為了發愁。
陶謙把這些丹陽兵交給劉備指揮,從理論上來講,劉備確實有管束他們的權力。
可人家憑什么聽你一個無權無勢的外來戶的命令啊
許耽面對劉備時態度恭謹,令人挑不出半點錯誤,劉備說什么,他都熱切地回答“是是是、對對對、好好好”,等宴席參加了,禮物收下了,當面敷衍完了,他轉過頭背地里臉色一變,該怎樣還怎樣,直接把劉備的話當成耳旁風。
對于這種光明正大的、囂張的打馬虎眼行為,劉備毫無辦法。丹陽兵畢竟是陶謙的精銳親兵,地位就像并州軍之于呂布,龍驤騎之于呂昭,虎豹騎之于曹操,而他劉備只是陶謙請來的客卿,管得太多會被旁人議論心思不純,手伸得太長。
唉,我實在是太難了,等曹孟德下次再來時,這徐州不知還能不能守得住。劉備愁得頭發都要禿了。
前段時間門劉備應了陶謙的邀請,領著一路追隨他的三千胡雜兵,和陶謙給的四千丹陽兵,前往距離郯縣不遠處的陰平駐扎,隨時關注曹操的動向。但他還沒在陰平待幾天呢,就收到了陶謙病重、請他速回郯縣的緊急傳信。
許耽熱情地跳出來毛遂自薦,表示愿意代替劉備守陰平,請劉備放心地去
這話聽起來歧義可就大了,到底是放心地去見陶謙,還是放心地去見閻王,你能不能說清楚
劉備又不是傻子,許耽打的什么算盤,他瞄一眼就知道,心想單獨留你在這兒,我才是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