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打仗實在拉跨,可他不瞎折騰百姓啊。
安撫住激動的百姓們,太史慈才帶領士兵們在城中住下,他調動了三支人馬,一支往北探索,前去接應呂昭,一支去后方運輸糧草,救濟民眾,剩下的與他一同修葺城墻,布置城防。
郭嘉則打著哈欠直奔縣令府,翻找歷代留下來的城內的資料,將它們整理清楚,便于繼任者接手。
太史慈和冀州軍在東邊打起來的時候,西邊趙云駐扎的營寨內軍容整肅,毫無動靜。
趙云很能沉得住氣,直到太史慈派人送來消息,說菅縣的駐軍已經被吸引走后,他才下令全軍拔營,疾速西行,與呂昭留在漯水北岸的小隊匯合。
此處距離菅縣約有二百里,天氣不太相同,菅縣只是陰天,這邊已經下了一天的雨。
盡管環境惡劣,但這支小隊仍然老老實實地執行了呂昭的命令,制作好沙袋,將其沉入河中,阻塞河道。
趙云也帶著自己的兵加入了他們,在友軍的相助下,干活效率大大提升。
這場雨對呂昭來說是意料之外的驚喜,雨水充分補充了漯河降低的水位,等到之后再泄洪時,效果會更好。
經過大半夜的奔波,著縣派出的援軍和袁譚親自率領的冀州軍在遼闊無際的大平原上相逢了。
他們都沒有看到呂昭的蹤跡。
聽完屬下的匯報,臉色蒼白的袁譚抓住嚴嚴實實裹在肩膀上的披風,面無表情道“繼續找。”
大量的斥候被散出去,又過了好了一陣,周圍人愈發提心吊膽,生怕袁譚等得不耐煩發作時,終于有好消息傳來了。
不,這并不能被稱為好消息,因為斥候們找到的,是戰場的遺跡。
沼澤邊緣散落著大量盔甲、武器、旗幟,以及尸體。從盔甲制式看,冀州軍的尸體居多。副將在袁譚冰冷的眼神示意下,小心翼翼地上前,從泥濘中拔出旗幟,擦掉污泥,發現上面印著一個大大的“郭”字。
幸虧郭小郎君不在這兒,他要是看到這一幕,肯定當場就昏過去了。
副將握著臟兮兮、破破爛爛的旗幟,手都在抖,越來越多的線索表明,他腦海中的那個可怕猜想正在被一點點被證實,“大、大公子”
“繼、續、找”袁譚一字一頓地說。他握緊韁繩,用了非常大的力氣,手指骨節都發白了。
最終斥候們帶回了一支狼狽不堪的冀州軍,他們的盔甲上糊滿了混著血的污泥,所有人都受了不同程度的傷,輕點的一瘸一拐,嚴重的躺在木頭制成的簡易擔架上奄奄一息。
見到袁譚,為首的都尉“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哭得淚流滿面“屬下有負重托,請大公子責罰”
頭頂高懸的利劍終于墜落,將袁譚硬生生劈成了兩半,他卻沒覺得有多痛苦,反而有種解脫的舒爽。
緩緩吁出一口氣,袁譚翻身下馬。那雙精美的、綢緞面的昂貴靴子踩進泥里,一步一步向前,停在都尉埋于地面的腦袋旁。
四周無比寂靜,只能聽到風呼呼吹過的聲響。大家都悄悄注意著袁譚的舉動,卻又不敢看接下來發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