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和陳群不約而同地一愣。
“將軍”陳群張了張嘴,“這、這可是個不小的工程”
“總不會比再修一條水渠還大了。”呂昭不是很在意地擺擺手,“是我疏忽了,開工前就該說明的,這樣就能順手做了。”
這不是順手的問題吧陳群忍不住抽了抽嘴角,他已經逐漸習慣了呂昭語出驚人,但有時還會被她忽然冒出來的想法震驚到。
“以后再有什么工程,修堤壩建水渠造城池之類的,都要這么做。”呂昭最后十分認真地強調。
荀彧和陳群都能看出來,她絕非一時興起。
荀彧暫且不知道,那些修建水渠的百姓們得知自己的名字被刻在石碑上,有機會流傳下去的時候,會是怎樣的想法。那天之后,他就沒再跟陳群見過面了。
至少他的內心被觸動到了。
天下大同,多么美好的理想啊,哪怕目前實現它的可能性十分微弱,弱得好似風中燭火,稍不注意就會熄滅,需要花費漫長的時光精心呵護,才有機會形成燎天之勢,也比舉目四眺,唯有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強。
希望,從無到有的希望,從來都是最難的,一旦有人鼓起勇氣邁出了這一步,總會有后來者循著她來過的足跡,一點點向上攀登。
要不要與她一起,守護這盞幽微的燭火呢
念頭升起的一瞬間,荀彧便已意識到自己的內心產生了動搖,但他一直選擇回避,從來沒有直視過。
因為這涉及了某些被鐫刻在“荀彧”這個人底層的、本該堅不可摧的信念。
荀家世食漢祿,為漢臣,國家有難,理當匡扶社稷。
可如果錯誤的根源就是漢廷呢
自高祖斬白蛇起義,創立漢王朝至今,國祚綿延四百余年,對普通人而言,四百年的時光太漫長了,長得足夠大家認為這個王朝能一直持續下去。
當年王莽篡權,天下大亂,最終還是被光武復興了。
但禍根也由此悄悄埋下。
光武帝借助土地豪強起家,著名的云臺二十八將大多是地方上呼風喚雨的人物,他們在光武帝登基后獲得了更大的權力,有效地維護了自身階級的利益,使得西漢時就已初現端倪的土地兼并問題不僅沒得到解決,反而越來越嚴重。
隨著豪強一代代堅持不懈的積累,他們中的有些家族終于質變成了能影響皇權,甚至能一定程度上與皇權抗衡的士族。
當年的光武帝沒法解決大地主大豪強對土地的兼并,如今即使漢室天降猛男猛女,三興炎漢,難道就能對付比豪強地主更有權勢和影響力、即將成長為完全體的士族門閥嗎
這種情況下建立起來的王朝,即使能獲得一時的安穩,被隱藏的問題也總有暴露出來的一天,那時局勢會再度走向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