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認為袁氏言之有些道理,”從事發表見解,“車騎將軍的勢力確實有些太大了。”
“袁公路豈是心向漢室之人”駱俊冷笑一聲,“他不過是想借我等之手,侵奪地盤。”
“若事成還好,倘若事敗,袁公路遠在揚州,屆時直面湖陽侯怒火的,只會是我們。”另一位從事說,“陳國難得安寧幾年,一旦起兵禍,會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
最先發言的從事臉色一白,回想起了昔日黃巾之亂時的慘象。
眾人商討一番,一致決定不去摻和呂布和袁術的斗爭,陳國一郡之地,能在亂世中自保已經很不錯了,貿然入局,只怕會被周邊強大的勢力撕扯成碎片。
駱俊給陳王寫信告知此事,然后開始思考該如何回復汝南袁氏的使團。
袁術所謀太大,使團已經交底了,雙方不能結盟,便只能是仇人,哪怕駱俊再三承諾陳國不會插手,袁術也不會相信的。
放使團走陳國與汝南郡接壤,一旦汝南叛變,恐怕第一個遭殃的就是陳國。
把使團留下軟禁此舉倒是能拖延時間,可拖延時間之后呢總得有個應對的法子,不能一直拖下去,拖得太久,汝南那邊等不到使團回去,自然會明白陳國的選擇,這與放使團走的結果有什么區別
如果與呂昭正式結盟
說實話,駱俊不太想選擇呂昭,他其實挺忌憚呂布呂昭這對父女的,但弱小的勢力很難保持絕對中立,他們沒有太多選擇的權力。
想不出萬全之策的駱俊長嘆一聲,滿心無奈。
使者回到驛站,召集眾人,完整復述了與駱俊交談的所有內容,詢問道“你們怎么看”
“不太妙。”一人眉頭緊皺,“依閣下所言,陳相似乎并不贊同與明公結盟。”
“如此要事,豈能由他做主,”另一人說道,“還得看陳王的意思。”
“明公在豫州時,與陳王有些舊怨。”
“此一時彼一時。”
“”
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唯有一人默默飲酒,不發一詞。
使者的目光一直落在那人身上,他知道對方的身份不簡單,是袁術特意派來的,于是和顏悅色地問“都尉以為如何”
張闿聞言,抬頭與使者對視。他沒什么表情,目光非常平靜,使者卻有種被利刃威脅的壓迫感,心臟重重一跳。
“湖陽侯于陳國有恩,曾數次向陳王借出大量糧草,緩解旱災之禍。”張闿用袖子擦凈嘴邊的酒漬,緩緩道。
使者嘆了口氣,“看來他們是不會答應了。”
“無妨,此事交給我,”張闿道,“我會說服他的。”
其余人面面相覷,完全不知道這位是哪路神仙。有人想出言譏諷,卻被使者一個眼神瞪得閉嘴。
不要命啦他你都敢惹啊
使者又感到身上一陣發寒,他努力笑了笑,對張闿敬酒,“一切仰仗都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