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銀杏葉都落光,周遭才亮起來。
司馬遷坐在房間門里,披著一件外衣,旁邊是一盞燈。
燈光下,他的眼睛像是死了一般。
手里握著從前最愛的竹簡,卻一個字都看不下去。
最后痛苦得將竹簡丟到一旁。
只是,長夜終將過去。
晨曦的第一道光透過窗戶打下來。
姜煙沒有上去打擾他。
如果沒猜錯的話,這個年紀的司馬遷,應當是遭受腐刑后。
隨著黑夜過去,趴在桌子上的司馬遷緩緩起身。
他好像在看著姜煙,又仿佛在看著別的什么人。
一言不發。
在沉默中又拿起了他的筆。
“與前人相比,我這又算得了什么沉湎苦痛,墮落不起。若是父親知道我變成這樣,只會更失望。”司馬遷顧不上凌亂的頭發,周圍散亂的竹簡。
看著空白的竹簡,他突然笑了,可眼淚也在這一刻落下。
“既然選擇了生,如今又何必后悔”
他要繼續寫。
完成父親的遺愿,續先祖的榮光,也要成自己的志向。
皇帝的刀,可以殺一個人。
卻滅不掉他的志氣,他的魂魄。
他是匆匆過客,若是能在史書留下寥寥幾筆,也不枉這人間門活一場
落筆時,三千年的時間門恍若在這一刻于他身邊流淌。
于黃帝起,武帝止。
帝王將相、文人名士,仿佛在這一刻化作一個個影子出現在他的身后。
姜煙抱膝坐在司馬遷對面。
這個面容滄桑的男人衣著狼狽,哪里有世人稱贊的“太史公”的風光
可他那么專心的寫著。
身后一個個虛影。
從一個個部落,走向整合。
夏、商、周。
春秋戰國,持劍的將軍或英武無雙,或殘忍嗜殺。
文人名士或心懷大志,儒雅端方,或能言善辯,只三言兩語便將天下局勢盡改變。
他們,在一個個字中便得生動起來。
姜煙甚至看到了武安君白起。
也看到了掃的嬴政。
姜煙在這一刻不愿去想史記中是否摻雜了個人感情。
只知道,若非這些文字,如何能看到那些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人,躍然紙上的生動
春去秋來。
秋收冬藏。
姜煙只能從那個小小的窗戶里分辨出一年四季。
隨著司馬遷的老去,最后那張桌子后面也沒了他的影子,只留下一桌堆起的竹簡。
姜煙活動酸脹的腿,慢慢走到桌前。
隨手拿起了一卷竹簡。
這是司馬遷寫給友人的信。
姜煙逐字念著“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于接物”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