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站起來,之前的復雜情緒和頹然盡數消散。
當皇帝,要虛偽。
所以他要讓自己得位的原因必須正確。
他沒有篡位。
只是做了該做的事情。
當皇帝,要威儀四方。
所以他要建造最大的海船,要讓當年大唐萬國來朝的景象在他所治理的大明再現。
不僅如此,他還要施威八方,讓外邦的人都記住大明皇帝始終是這天下共主
當皇帝,要青史留名,讓后人仰望。
所以,朱棣派人編撰永樂大典,要成就一本萬書之書。
朱棣的步伐越走越快,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站在皇宮的城墻上,看著前方。
“我曾經以為,當了皇帝就可以毫無顧忌。可以做自己許多想做,但又不敢做的事情。”
朱棣背著雙手,指著身后被大火燒過的宮殿,說“可后來才知道。我握住了權利的同時,也背上了枷鎖。”
不管他再怎么粉飾太平。
奪取侄子帝位的事情像是一根刺,扎在朱棣的心里。
他堵不住悠悠眾口,也不能讓所有人都忘記這件事情。
所以,他選擇離開南京,遷都北平。
北平才是他的龍興之地。
不僅如此,那里還有他奮斗半生,與之對抗的敵人。
大明的戰爭從未結束。
而大明的天之子,鐵血才是他的本色。
幻境里的朱棣逐漸沉迷在他守護的帝國中,姜煙看著他抬手一揮,幻境中的紫禁城拔地而起。
再翻手一覆,大明鐵甲出兵的同時,南方的港口也有大船緩緩駛出。
幻境在這一刻成了朱棣手中的玩具。
姜煙看著南方的巨木從深山中順水運出,只兩湖之地便有十萬民眾入山。
還有山東燒制的城磚、蘇州松江制成的“金磚”。
舉全國之力,修建紫禁城的同時,朱棣還不忘率軍出征。
整個大明由上至下的,都忙碌起來。
“鄭和可在”朱棣看著還未建成宏偉宮殿的空地,胸中氣概萬千。
但這還不夠。
遠遠不夠。
鄭和安靜的出現在朱棣的身邊。
盡管是宦官,可鄭和不僅容貌俊美,身材還孔武有力。
在外交官的這個身份之前,鄭和在朱棣身邊其實也時有作戰。
靖難之役時,鄭和在戰場上更是多次立功。
作為朱棣的親信,由他遠航西洋,也能代表他的形象。
“皇上”鄭和跪在朱棣身邊,雙手捧著一卷明黃色的圣旨,抬頭仰望他的皇帝陛下“臣,定不負陛下囑托”
姜煙完全插入不進去這君臣之間。
準確的說,是她只能從旁觀者的角度去看朱棣在位時的一切。
如果說朱元璋不愿面對的是妻子和長子的離去。
那對他來說是痛徹心扉。
那么,朱棣不愿意面對的,是有人對他的皇位指指點點。
包括,他坐在這個位置上做出的所有決定。
所以,姜煙完全涉足不了朱棣掌控的幻境。
她只能站在旁邊靜靜的看著。
好在,如今掌控權按照他們進入幻境之前的安排,到了鄭和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