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姑娘對大明的感覺如何”
朱瞻基坐在涼亭里,手里拿著一支小竹簽,不斷逗弄面前的蟋蟀。
見姜煙走過來,頭也不抬的低聲問“與你之國家相比,又如何”
朱棣去世后,皇位交由長子朱高熾繼位。
但這位有仁德之稱,在位期間為建文帝時期諸多官員平反,又素來節儉的君王,在位只十個月,便在欽安殿猝死。
明仁宗的突然去世,也使得之后的繼承人朱瞻基在繼位之初,引發了不小的動蕩。
只是這位自小更與爺爺永樂帝親近的皇太孫,即位后的宣宗,以鐵血手段掃平動蕩。
姜煙走入亭子,好奇的看著朱瞻基逗弄蟋蟀。
她實在是不能明白蟋蟀有什么好玩的。
但也不打算拿自己的理解去攻擊別人的愛好。
坐下后,拍了拍裙子,說“我當然是覺得我的國家更好。至少,在我的國家沒有戰爭,官員之間的政治斗爭里也沒有,更不敢把百姓視作工具。我們吃飽穿暖,每個人都有書念,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價值。最重要的是,我們沒有皇帝的存在,不需要以天下去供養一家。”
朱瞻基看著姜煙,她說這話的時候萬分自豪,眼底都帶著自信的光彩。
看了會兒,朱瞻基也笑了。
“那在姑娘眼里,大明就沒有半分好嗎”
“當然有。”姜煙連忙道“只是你不該問我這個問題。如果你問生活在前朝的百姓,是覺得大元好,還是大明好,結果可想而知。歷史是在不斷發展進步的,現代國家的建設必然是參考了無數前人的經驗。在中國成立之前,我的先輩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而過河時摸石頭的動作,淌水的步伐,都是借鑒了前人。大明很好,只是我更愿意生活在中國。”
朱瞻基不意外這個答案,將蟋蟀小心的放進雕飾精美的籠子里,帶著姜煙走出涼亭。
才下臺階,眼前視野驟然開闊。
姜煙看著旁邊朱紅的城墻,用了些時間才確定自己寫現在站著的地方是哪里。
在六百年前,這座建筑的名字還叫“承天門”。
取“承天啟運”“受命于天”的意思。
盡管遷都是朱棣做下的決定,但真正站在承天門上完成登基儀式的皇帝,卻是在位只有十個月的明仁宗。
朱瞻基站在城樓上,前方并不是姜煙所熟悉的廣場,而是一大片空地。
這里是百姓的禁地,是皇家威嚴的象征。
“其實我爹并不贊同祖父。”朱瞻基的面上始終帶著淺淺笑意,哪怕他在算計你的時候,也一直如此。
像是對姜煙說,又像是對自己說。
“可我與祖父的想法一致。我爹大半輩子都在南京,我卻愿意留在北平。天子不該只坐在金鑾殿上,天子的眼中不該只有小小一座宮殿,要容得下日月乾坤。”
大明的天子,會是古往今來最特殊,也最鐵骨錚錚的天子。
朱瞻基敬重父親,卻仰慕祖父。
祖父以天子之身鎮守國門,巡視邊境。
他自然也要如此。
朱瞻基就站在舉行登基大典的承天門上,看著遠處的萬里河山,眼中滿是帝王雄心。
姜煙看看朱瞻基,再看看前面的空地。
她只是普通人一個,與帝王所見所望自然是不一樣的。
但姜煙知道,這位站在自己身邊的帝王,有他父親的仁德,也有他祖父的鐵血。作為大明的第四位君王,他讓早期紛亂的大明于他手中穩定下來。
不僅如此,他擅長作畫,與臣融洽。又強勢整頓吏治,不僅沿襲仁宗時期淘汰冗官的舉措,還拆除了繁華艷麗的教坊,將紙醉金迷的歌樓舞館夷為平地。
大明在他的治理下平穩向前。
只可惜,老天似乎格外見不得人生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