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鬧得太大,兩家相識的朋友都上門來勸,更有不少人勸到了程夫人那里。
一邊是娘家,一邊是喪女之痛。
程夫人內心哀痛又愧疚。
偏偏在他們父子面前還要做出堅強的模樣。
“姜姑娘,你可知在幻境里再見到母親和八娘,我有多高興我這半生,其實沒有什么遺憾。可若能重來,我定然不會讓父親同意與程家結親。我蘇子瞻的姐姐,文采斐然如文姬在世,程之才他不配”
“八娘若是好好的活著,母親自然不會哀痛之下染病。”
姜煙不知如何安慰這船上的三個男人。
只跟著他們一路回到眉州眉山城。
喪事有條不紊的辦著,來吊唁的人也會說幾句蘇家二子在京城的風光,只是大家心里都有數,只提了幾句便不再多說什么。
待夜深,蘇洵坐在庭院里沉默著望月。
“老泉先生。”
蘇洵看過來,他在幻境中的模樣已經與在現代時候的差不多。
姜煙從前以為,蘇洵看起來比蘇軾和蘇轍要老,是因為他年紀大。
可現在想來,并不是如此。
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會因為難過而生出許多白發。
一夜白頭或許夸張,但并不是假話。
“我從未想過自己還能在后世留名。本是個浪蕩子,讀書只讀了一半便覺得自己非是常人,一片傲氣下渾渾噩噩的過日子。”蘇洵像是在給姜煙告別,又像是在訴說自己的這半生,靠在椅背上,抬頭望月。
“若非夫人,我不會是如此的。”
蘇洵很清楚,蘇家能有今日,并不是自己的功勞,而是程夫人。
“可我因八娘之事,不與她商議便與程家斷交,傷了她的心。”
蘇洵不知道蘇軾在回來路上與姜煙說的話,只說“姜姑娘,多謝你讓我知曉,原來我這般無用之人竟也有青史留名的一日。也多謝你的幻境”蘇洵說著起身,腳步走得不是那么穩“讓我在人生的彌留之際,可以再次見到從前的家,與夫人在一起。”
蘇洵五十八歲那年在開封離世。
死前留下遺言,要與妻子合葬。
他這輩子,考科舉,揚文名,修族譜,對得起蘇家的列祖列宗。
唯獨虧欠程夫人。
而今,就讓他留在幻境中的蘇宅吧。
“你們還年輕,都走吧”蘇洵背對著姜煙擺手,故作深情也好,遲來的虧欠也罷,他此刻不想走了。
只是再走出眉山,幻境中的時間卻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比起范仲淹興學引發的動蕩和針對呂夷簡而引起的朋黨論。
北宋時期最動蕩的熙寧變法,開始了
此時蘇洵已經離世,蘇軾和蘇轍兄弟倆守孝期滿,一路趕回開封的時候,這里的一切都與他們離開時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