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的會議室內,江諾作為這次事件的“外援”,成為了會議里重要的一員,同時也是年齡最小的一人。
“去縣城里學。”
“都知道要去縣城里學,重點是要讓誰去,反正我提議還是由咱們自己人去。”
“可那些知青也在報名,趙明明剛回去,拖拉機就送過來了,有人在私底下猜呢。”
“讓他們猜去,能找到問題來算他們厲害。”
“那也不是這么說,要是有個萬一”
江利水坐在上頭,手里握著的杯子輕輕在桌子上敲了敲,會議室安靜下來之后,他看向江諾“江諾,你怎么想,你的意見好,我們聽一聽。”
他這么一說,其他人的目光都看著她。
江諾也不客氣,主動道“我的想法,是選兩個人,一個知青,一個咱大隊里的人。”
“那怎么行”有人皺了眉。
“聽我說完啊,”江諾微笑,“我們都知道,來咱們這里的知青都上過學,都有文化,聰明也聰明,要是知青去學,肯定能學的快,可咱們的人去,可不一定學的快,我的想法是讓知青學好了,回來教咱們的人,這樣既可以把這個工作做起來,還能有兩個開車的人輪流走。”
還是有人不滿“這不是便宜知青了嗎好好的工作崗位,平白讓了。”
江諾看向眾人“各位叔伯真的認為這些知青會一直留在我們這里嗎既然有回城的趙明明,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跟聰明的知青交好,對我們沒什么壞處。”
雖然以后這些知青離開,未必會再想起大隊,但她想的主要還是讓那些知青教一教大隊里的年輕人,只有這樣才會有傳承。
而且交好總比交惡要好。
江利水看向江諾“拖拉機一個人開就夠了。”
“得要兩個人,”江諾笑著說道,“我們可以立個規矩,兩個人輪流開,要是其中一個人干不好地里的活,那就不準再開拖拉機。”
這樣的條件對從大隊里選出來那人有利。
“我覺得江諾說的對,我投江諾一票。”開口的人是三伯,依著這兩天投票的事,現學現賣。
他這一說,其余人也紛紛應和“這可以,就這么說定了。”
“聽江諾的吧,文化人說的有道理,要不是她,咱們也沒有拖拉機,回頭拖拉機要有個什么問題,還要麻煩江諾修。”江利水也開了口。
江諾順著話又給了承諾“等學拖拉機的人回來了,我教一教拖拉機的維修知識,這樣萬一以后有問題,也不用去麻煩別人,自己修就成,省錢省事。”
這年代的拖拉機質量過關,只要不是使勁造基本不會有什么問題。
她這個承諾也讓在座的人都高興起來。
江利水也笑,看向眾人“今天當著這么多人的面,我還是說一句,先前我跟江諾說好了,這事能成的話,得讓一個工作崗位給江諾家里,大家都沒意見吧”
眾人紛紛搖頭“沒意見,應該的。”
“就是,這才對嘛,法子都是江諾想的,得給些好處。”
“沒意見,我們都沒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