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燕作為江利水的枕邊人,自然知道這些事的前因后果,不過雖然她當初提議找江諾,實際是沒想著江諾真能那么厲害的。
眼下看著江諾居然真的能想出法子來,她反而覺得驚訝。
可看著江利水的心情一點點變好,她心里也比之前舒服了許多。
江諾到的時候,她倒了水之后,就主動回了房間,把堂屋讓給兩人,畢竟兩人談的是正經事,她確實不好在旁邊聽著。
江諾也沒有跟本就焦急的江利水賣關子,主動問了她想問的事。
“你是說我們這幾回去的地方,見的那些人都是哪個村子的”江利水問道,有些驚訝江諾提出的這個問題。
“對,我相信利水叔應該是跟人聊到了,我希望有這個信息,而且越詳細越好。”都是一個縣城的人,閑聊的時候都避不開說到家鄉。
縣城不是一日形成的,現在在縣城里的那些,其中也有不少老家是在各個農村的,有些是自己打拼出去的,也有一些是母親嫁出去,哪怕戶口是城鎮戶口,也會有老家的概念。
俗話說的好,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由此可見老家在許多人心里的重要性。
江利水還是不明白江諾的想法,但既然江諾想要,他也一一說了,就像江諾所說,他確實知道其中某些人的家鄉地點。
不止如此,他甚至知道那些人的大致家庭情況。
這倒是江諾沒想到的,她主要沒想到信息居然會這么細,不過也跟這時候大家都沒有什么警惕感有關吧,不僅不覺得聊起家庭信息會透露,反而會覺得這是拉近關系的一種方式。
江諾拿著筆和本子,將江利水說的話都記在了本子上。
等對方大致說完之后,她才根據這些人的情況針對性地詢問。
如今這個計劃經濟時期是一個很特殊的時期,這個時期沒有后來的市場經濟時期發展那么快,但在這個生產力確實低下的情況下,這個經濟計劃確實讓全國人民的基礎生活有了一道的保障。
不過或許是因為江諾出生在市場經濟時期,她對如今這個計劃經濟時期的感知主要也是這半年來的印象,對她來說,這個時期讓她感知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慢”,從上到下的生活都很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許多人習慣了這樣緩慢的生活。
而緩慢,在很多時候也意味著不改變。
現代許多人都想著過慢節奏的生活,可要是真的處于慢節奏的環境中,或許會有許多人沒法適應。
“可以了嗎”江利水解答完江諾的又一個問題,忍不住問道。
他是沒想到江諾居然這么會問,而且問的角度稀奇古怪,如果他不是大隊長,有些問題他還真的沒辦法回答。
可就算是這樣,有些問題他也確實是卡殼了。
“可以了,就這樣吧,麻煩利水叔了,”江諾合上寫的密密麻麻的本子,“那我們明天早上見。”
“好好好。”江利水松了口氣,連忙起身送人。
等到江諾離開,劉春燕才從屋子里出來“我在屋里頭就聽到了,你們怎么說那么多啊”
“是江諾問的多,我就是回答她的問題而已。”江利水說道。
“那你知道她問這些問題是干什么的嗎”劉春燕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