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諾仔細看了看前因后果,才知道是某顆垃圾星處理垃圾的能力已經到了極限,所以將其中一部分垃圾調整到了她所在的這顆星球。
星際的垃圾星并不僅僅只有這一顆,基本上無法住人的星球都可以作為垃圾星,只是即便如此,垃圾星上也需要有配套的設施才行,不然任由垃圾堆積,那顆無法住人的垃圾星不僅會受到嚴重的污染,且還可能造成未知的后果。
哪怕是在星際,人們也無法對宇宙有徹底的了解,在星際人的眼中,宇宙也是神秘莫測的存在。
在星際歷的記載中,就出現過因科技不發達,往某顆無法住人的星球上傾倒了大量垃圾,對該顆星球產生巨大的危害,最終導致這顆星球偏離軌跡,出現連鎖反應,甚至影響到宜居星球的情況。
那次事件導致的最終結果是那顆宜居星球上的人類全部搬離。
宇宙很大,每一片星系也很大,可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卻并不算太多,少了一顆宜居星球對星際人來說也是巨大的損失。
所以從那之后,哪怕是作為專門處理垃圾的垃圾星,也需要配套對應的全套垃圾處理機器。
而相對于一些收益極高的產業來說,垃圾星的回報率并不算高,哪怕垃圾星可以直接粉碎垃圾,制作成新的物品銷售出去,可每年維護垃圾星上的機器也是一大筆費用。
甚至垃圾星還需要承擔部分垃圾運輸船的維護和維修費用,這就導致愿意做這行業的人并不算多。
想要得到更多的收益,至少垃圾星每日的垃圾處理量要達到超過五成的飽和度才可以,這往上飽和度越高,收益就越多。
所以如果還想再開發一顆垃圾星,至少要等目前星際產生的垃圾多余的部分,能夠達到一顆垃圾星的五成飽和度,不然的話實在沒必要開發。
江諾所在的這顆垃圾星還算特別,雖然開發的時間很早,但背后的主人一向很佛系,對于新開發的垃圾星需要更多垃圾的情況,會愿意主動把垃圾讓出去,若是遇到別的垃圾星飽和的情況,也愿意主動接納新垃圾。
這會兒就是這樣的情況。
正巧又到了別的垃圾星飽和,開始推垃圾出來的情況了。
江諾想著,看向自己房車內的屏幕,果然是沒有新的工作任務下來。
自從她到垃圾星之后,就一直都是這樣,隔一段時間才會有任務,她原本以為這就是垃圾星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呢,沒想到是因為垃圾星的工作強度比較低。
不過因為她是兼職,所以哪怕掙的少一點也還行,不知道別人是什么情況。
想到這,她的第一反應是想法子去打聽打聽,可轉念一想,或許這里的工資低也是社恐人士選擇這里的原因之一吧,畢竟工資低意味著爭搶的人少,對社恐人士來說,也可以免去許多跟人打交道的可能性。
消息提醒的內容就那么些,她反復看過之后,就拿了一些自行車的零件,回到房間后,對屋子里的自行車進行維修。
這自行車還能用,江諾原本不想修,但既然江利水說還是她的自行車好用,就說明其中肯定有很大區別。
畢竟是二手自行車,哪怕修到能騎的地步,里頭的零件也不一定是嶄新的,再加上一些磨損的問題,對騎自行車的體驗會帶來不小的影響。
江諾更換了一些她覺得重要的零件,徒手轉了轉輪子感受了一下,自行車車輪在她的動作下快速旋轉,如果細看會發現如今車輪轉的情況比之前要好一些。
不坐上車的話,這樣的感覺會很細微,不過要是坐在車上,這樣的感覺就會很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