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會兒書之后,她重新看了一遍之前繪制的圖紙,記下之后進了全息倉里,選擇手工模式,將需要的零件一一按照比例繪制出來。
全息倉里的手工模式類似于地球上小孩的搭積木游戲,或者說是樂高游戲,只是對比來說要更加高級。
但也依然在兒童模式的范疇內。
選擇這個模式后,操作者可以直接在庫里選擇對應的零配件,也可以手動設計零配件,然后將零配件組裝起來。
組裝完成后,也會根據設計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模式。
靜態的產品自然呈現出靜態的狀態,而動態的產品,是真的會動的。
就像地球上二十一世紀有的樂高產品,在組裝完之后真的可以操作一樣,在這里組裝后的產品同樣可以操作。
當然,前提是組裝的產品不涉及到軟件。
七十年代的華國,絕大多數的機器都不涉及到軟件和程序,它們只是需要人工操作的機器罷了,自然也可以組裝起來。
這跟在地球上制造又不一樣,制造需要實際的精度,七十年代制造零件,很多也都還處于人工階段,哪怕是打磨一個零件,都需要費不少的功夫。
二十一世紀就不一樣了,那時候可以直接通過圖紙,操作機器切割出固定大小的零件。
星際的全息倉模擬又是另一個范疇的,它只需要按照數據生成,精度方面自然能達到百分百的準確。
江諾把所有相關的零件數據輸入之后,沒過多久,她的面前就出現了一系列對應的零件。
組裝、拆除、操作這些在實際生活中較為麻煩,且費事費力的操作,在這時候變得輕輕松松。
甚至在這里,她還可以在原設計圖的基礎上,進行優化改進。
這就像二十一世紀,人們開始在電腦上繪制圖紙,開始在電腦上模擬操作一樣。
只不過在星際,這些操作都屬于小孩的課程。
她按著原圖紙制作完成后,將圖紙保存下來,然后導出存儲在她的存儲空間里。
確認之后,她按著自己的理解,在原基礎上進行重新設計,更改了其中一些零件的尺寸。
在全息倉里,她就像是在玩游戲一樣,盡情展示著自己的想象力,看著一次次被更改后的成品成功或失敗。
在這里,她不需要考慮自己設計的零件難不難制作,她只需要考慮最終的成品有沒有提升效率。
時間也在一次次嘗試下,不知不覺流逝。
等到江諾回過神來,已經到了晚上十一點。
她忍不住打了個哈欠,雖然還想繼續往下設計,但還是頂不住困意,爬到房車里的小床上睡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