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諾拎著東西回了屋,外婆也有些愣神。
江諾說了東西的來處,然后道“晚上做個紅燒肉吧,多用點調料,我看廚房里還有好多我之前寄回來沒用的調料。”
這兩年,她時不時會借著一些理由寄調料回來,有的時候是糖,有的時候是香料,有的時候還會寄鹽回來,主要是好寄的調料為主,醬油和醋她是不寄的,但有她的補貼,外婆她們可以把省下來的錢去買醬油和醋等調料。
但家里用調料總還是省的,她現在進廚房里,還能看到熟悉的包裝。
“利水要過來”外婆起身,已經確認了答案,“他可總念叨你。”
“可能就是一些心理安慰吧。”江諾笑了笑。
趁著外婆做菜的時間,江諾走到院子里,摸了摸晾在院子里的衣服。
這會兒天氣還算熱,但畢竟都是手洗的衣服,不像洗衣機那樣能甩干,所以這會兒好些下午剛洗的衣服還帶著濕氣。
江諾只是把那些確認沒有濕氣的衣服收回去,剩下的還晾在外頭,等晚上吃了飯,這些衣服就會被挪到大堂里陰著。
大概是剛從京市回來,她剛開始摸衣服的時候還有些沒反應過來,主要是京市那邊的干燥和這里的干燥是不一樣的。
晾在南方的衣服,除非真的是一直炎熱且天晴的時候,不然大多數時候就算是干的衣服都是軟軟的,好像沒有晾干一樣,而京市那邊干的衣服相對會偏硬,干燥感會更明顯一些。
收了衣服,又做了一些瑣碎的事,沒過多久江利水就來了。
他一來,聊的自然是竹制品廠的事。
“你知道,這兩年竹制品廠發展不錯,可外頭的形勢也不太一樣,”江利水微微皺著眉,“我聽說好多地方都光明正大允許人家做小生意了,我們這生意還是依著供銷社,未來怎么樣真不知道。”
“竹制品的市場還是更古舊些。”江諾說道。
她很高興江利水能看到未來發展的問題,但有些事也不是說他能看到就可以的。
江利水不清楚,她卻很清楚未來城市化發展,用竹制品的人會越來越少,特別是竹籃之類的,后世那么多塑料制品和紙制品,完全可以替代竹制品的功能。
竹椅之類的也是如此,后世有那么多漂亮的椅子可供選擇,竹椅實在不是很好的選項。
“是,雖然大家都說好,可我心里總還是想著事,”江利水低聲道,“這兩年發展好,大家的想法也都有,前段時間就不止一次有人提起要再擴大竹制品廠的規模,可是這”
“利水叔是擔心竹制品廠再擴大,萬一以后沒有了需求,會對大隊造成影響”江諾問道,雖然是問句,用的卻是肯定的語氣。
“對,我就知道這事只能跟你說,”江利水長嘆一聲,“當初要不是你,我肯定頭腦一熱就開始擴大規模了,可我現在看的多了,考慮的也多了,很清楚竹制品廠對咱們大隊的重要性,要是我這里壓不住,大家現在的好日子肯定都要落空。”
江諾聽著,突然沉默。
她當然知道江利水的想法,不過有的事她不好說,比如說她不能說現在竹制品廠的模式,其實并不利于長遠的發展。
村集體的廠子在早幾年的時候固然是好,主要是可以通過這個模式讓大隊里的人都有進項,這也是當時合法合規能讓大隊里的村民掙錢的路子。
也因為大家都習慣了一起干、一起掙工分的日子,竹制品廠的模式才看著沒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