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檢司衙門就在紀塘關鎮內,然而里面卻已經跑老鼠了。
晚上會有十幾名自稱丐幫弟子的乞丐睡在里面,順手抓幾只夠肥的老鼠烤了吃,過得好不快活。
之所以如此,卻是因為巡檢司的巡檢大人已經有好幾任都不到紀塘關來上任了,都窩在了縣城里。
至于本該有的一隊衙役,自然也是隨侍尋見巡檢大人左右,呆在縣城里享福。
據說,最初第一任巡檢大人不愿來紀塘關,是因為他的前任在任上被一個不知名的江洋大盜給割了頭顱,新任的巡檢大人很是珍愛生命,便以那名江洋大盜未抓到、紀塘關不安全為由,賴在了縣城里。
后來這位巡檢大人發現,不來紀塘關他一樣可以將差事辦得很“好”,甚至還得到了上官的夸獎,最終得了個上上的政績評價,升官去別的地方做縣丞了。
交接官印時,后來者送上百兩紋銀向這位政績上上的前輩求教,得到指點,便也住在了縣城里,從不來紀塘關,幾年之后雖然未如前輩一般得個上上,去也得了個上中,同樣升官發財而走。
就此,后來的巡檢大人便再也不來紀塘關了,只在縣城中“辦公”。
最后是稅課司。
嗯,稅課司沒了。
大約是一個甲子之前,一位名聲很大的清官覺得各鄉鎮的稅課司簡直就是下層小吏剝削百姓的工具,而朝廷通過稅課司收到的錢又很少,于是上書請大虞皇帝裁撤稅課司。
那一代的大虞皇帝自視為愛民如子的明君,與那位清官很是君臣相得,了解到下面稅課司種種剝削百姓的行為之后,勃然大怒,便大印一蓋,同意了此事。
從此大虞鄉鎮中沒了稅課司。
但是,卻需要鄉鎮的士紳百姓向官府多交一份養廉銀···
“也即是說,只要我們替紀塘關士紳百姓將這比養廉銀交了,任我們在紀塘關怎么折騰,官府都不會管了?”歐陽野當時是微瞇著眼睛這樣問的。
他眼中精光灼灼,顯然帶著興奮。
陳延則答道:“理論上是如此···只要我們別弄出了民變。”
所謂民變,也即是大規模的百姓鬧事,甚至是百姓起義。
神木幫就是紀塘關正最大的民間團體,他又怎么會逼得自己人鬧事呢?
于是,歐陽野又問了最后一個問題。
“上面給紀塘關定的養廉銀是多少?”
“一年一萬兩。”
一萬兩銀子多么?
放在個人身上肯定是多的,畢竟以前歐陽虎一年也就賺個一兩萬兩。
但放之整個紀塘關,就不是什么大數目了。
而若是能將紀塘關按照他設想的進行改變,一年收入十萬兩都不止,那時一萬兩的“養廉銀”又算得了什么?
次日,歐陽野便讓陳延去疏通官府,也即是收買那些貪官污吏,如牙行一般將收繳紀塘關“養廉銀”的事攬過來。
而歐陽野則一邊等著幾名少女對紀塘關街市情報搜集、統計的“作業”,一邊思考著對紀塘關的改變計劃。
他準備將事情分成幾步來做,如此既不至于讓士紳百姓抵觸,又可以盡快見到成效···
【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