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紀塘關,冉月華發現這里與荊西的其他鎮子有很大不同。
鎮子雖然不大,但碼頭卻不小,十幾條用條石與木頭搭建棧橋越過江灘,深入江水中,舶船量竟然不小于一般的縣城。
從碼頭到鎮中的幾處通道竟然都設了哨卡,但并不收取過路費,而是要登記。
“登記?”赤芍隔著帽檐的紗簾瞪向那穿著神木幫制服的幫眾,“登什么記?”
雖然赤芍很兇,但那名看起來年齡不小的神木幫幫眾仍笑容滿面的,道:“很簡單,就是報一下姓名、籍貫,來紀塘關是做什么的。”
“一個小鎮,哪兒來這么大規矩?”赤芍很不爽,一副不想登記的樣子。
那幫眾賠笑道:“我們這也是為了防止壞人混入鎮子中,還請幾位女俠見諒,配合下。”
冉月華見赤芍還要再說,便將其攔下,上前道:“華月,籍貫夷陵府高安縣,路徑紀塘關。可以了嗎?”
旁邊另一名幫眾迅速記錄了冉月華的信息,點頭道:“可以了。”
冉月華過了哨卡后,看向其余三人。
三人也不笨,當即各自編了個假名,統一了籍貫,先后登記過了哨卡。
走入鎮子中,赤芍忍不住道:“弄這么個哨卡就以為能防得住奸人?不是隨便就混進來了嗎。真是可笑。”
冉月華聽了一笑道:“有總比沒有好,起碼能讓宵小有所收斂。”
走在細沙石子壓實的街道上,冉月華覺得紀塘關要比荊西其他小鎮干凈、整潔太多太多。
鎮中只有少數地方有小攤小販,但所處的位置卻都被木欄限制,整整齊齊,絲毫不影響街上的車馬、行人。
入目所見,鎮子中不僅沒有百姓隨地便溺的痕跡,便是連落葉、樹枝之類的垃圾都很少見。
待轉到鎮子西街口,冉月華更是瞧見了給全由小攤販組成的“市場”,也都用木欄規劃成一片片整齊的區域。行走其間,順暢通達,絲毫不見其他繁榮小鎮那般混亂景象。
停在一個賣簪花的老嫗攤販前,買了一把木紋自成花紋的棗木簪,冉月華便趁機問道:“老婆婆,你們紀塘關看著比其他鎮子干凈、整潔好多,攤販們也規矩好多,是一直都這樣的嗎?”
“當然不是了。”老嫗很樂意與人交談,笑著道:“以前我們這里啊,跟其他鎮子一樣,屎尿遍地,小攤小販都是搶位置。后來是歐陽幫主立下了規矩,才讓我們紀塘關變成現在這般的好。”
“不怕姑娘笑話,當初老婆子我和其他人一樣,還暗地里埋怨過歐陽幫主哩,覺得他管得太寬。可后來才發現,按歐陽幫主的規矩整理鎮子后,鎮子比以前好太多了,來往的客人也多了不少,我老婆子也沾了光,每月能多賺些銅錢,做買賣也舒服了很多。”
走出了紀塘關,冉月華耳邊還回蕩著那位老婆婆說的話。
然后不由停住腳步,問道:“你們有沒有覺得歐陽野跟其他江湖人有很大不同?”
赤芍撇嘴道:“當然很不同了,眼睛嘴巴都是歪的。”
白芨聽了噗嗤一笑,順著這話道:“聽人說,歐陽野一年多前還是個癡呆兒,又胖又丑,后來在鎮子上的最歡樓馬上瘋,一下子就開了竅。”
這事白芨是當笑話說的,自然是覺得傳言很不靠譜。
癡呆兒馬上瘋開竅這種事或許有,但開竅后一年多的時間武功就練到真氣境,實力更是堪比三昧境,這就很難讓人相信了。
雖然知道赤芍、白芨都是在逗她開心,但冉月華還是有些無奈。
她說的是這個嗎?
她明明是在說歐陽野武功之外的才能——不論是對神木幫的一系列改革,還是對紀塘關鎮子的整治,都寫都非尋常江湖人可以想到的。
這武林中,江湖上,或許也有些文武雙全之人。
但那些自詡“文武雙全”之人能做到朝廷文官中能臣干吏那一步就頂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