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月到六月,歐陽野雖然一直坐鎮襄陽城沒挪過窩,但乾幫勢力卻一直在穩健地擴張著。
在荊省,乾幫實質控制了施州、夷陵、襄陽以及堰府部分地區,差不多是占據了整個荊西。
往東去,為防止原先與乾幫作對的武林人士襲擊乾幫隊伍造成重大損傷,直到目前為止都是按照姜白的建議,以正常的幫派行事作風活動于江陵、咸寧、江城、鄂黃幾府。
因為這幾府的門派、江湖勢力都在先前夷陵之戰中遭到重大打擊,哪怕乾幫只是派木行旗、水行旗活動于幾府,乾幫勢力仍迅速壯大起來。
截止到六月中旬,乾幫水行旗已經吞并了荊省內長江流域所有水面勢力,新建了數十個分堂口。
木行旗也完成了吞并長江兩岸所有木幫勢力的階段性任務,在長江流出荊省的鄂黃府新增了七八個分堂口。
再加上乾幫賭堂、力堂、神木鏢局也都在這幾府建立了分堂、分局,而今乾幫實際上已經成了這幾府的江湖霸主。
若是再算上官府力量不存、其他門派、幫會勢力衰弱的因素,這幾府目前各方面的規矩都是乾幫說了算,基本秩序也由乾幫維持,差不多算是被乾幫掌控了。
在荊省北邊,荊門、天門、隋陽三府之前就屬于慶王黨與端王黨的交戰區,地方上民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待三月份官府力量消散,這三府之地更是亂成一團麻,盜匪層出,流民洶涌。
乾幫因為地方管理人手不足,高手也不足,因此四五月份時并沒有占據荊北三府之地的計劃。
不過,楊二青卻是利用這三府進行練兵、選兵。
練兵,既每次選派四個旅,輪番進入三府掃蕩盜匪以及作惡的江湖勢力、地方豪紳。
隋陽府地廣,且可能招收義陽三關中的紅蓮教賊兵襲擊,故每次派入兩個旅。荊門、天門兩府則每次各派入一個旅。
選兵,卻是每次大軍掃蕩盜匪,并非一味的趕盡殺絕,在俘虜盜匪之后,都會按照以前乾幫土行旗的政策進行登記、遴選。
盜匪中有那真正作惡多端、十惡不赦、已然沒了人性的,自然是一刀砍了;但若有作惡少、有家人牽絆、身體素質合格的,便會被選為乾幫新兵。
除此之外,乾幫還以更加嚴格的要求,從流民之中選拔新兵,并不時賑濟流民以收攏民心。
如此兩三個月下來,便又得六旅精兵。
到了六月中,乾幫已然有十五個旅的精兵,便不止一個軍的編制了。
實際上,四月中旬楊二青、劉生便在向歐陽野請示之后,又增添了一個軍的番號,便是第二軍。
軍侯由原第二旅旅帥高強出任。
軍師乃是受姜白推薦,從總舵云部調派來的一名原云部幕僚,亦是姜白中秀才的同年,名喚梁煥章。
軍佐則是歐陽野從總部文堂調來的一名青年書吏,同樣又大虞秀才功名,叫做李雋文。
軍正則是王錚推薦的一名來自總部刑堂的頭目,名叫霍剛。
第二軍下屬的三個旅分別為第四、五、六旅,高強親領第四旅(原第二旅)。
第五旅旅帥歐陽野則大膽啟用了猇亭大營一戰被他擒拿的原荊省綠營參將班崇輝。
第六旅旅帥則是原第一軍在夷陵之戰中表現不錯的一位營正,也是原先土行旗的頭目,名叫白思安。
原本五月底,楊二青、劉生還想再請示歐陽野,整編出第三軍來,但因為軍侯、軍師人選不好找,只能暫且放下。
所以,目前第一軍除三個在編正式旅外,還有六個預備旅;第二軍出三個在編正式旅外,也有三個預備旅。
必須要提的是,在四月底第二軍的三個正式旅整編完成后,就由高強帶領、燕北尋為隨軍護法,前往渝北,奪取了與巫縣相鄰的魚復、北井兩縣。
隨后第二軍又往西北一連攻破三十三寨,打通了前往上鎮萍的路。
待六月上旬,楊二青又讓劉生留守襄陽,他則親自為主帥,以印飛虎、牛四壯為隨軍護法,率領四個預備旅(此時預備旅正式旅實力已經沒區別)西出襄陽。
準備橫穿堰府,攻入陜南安庸府。
從六月底最新傳來的戰報看,楊二青出襄陽府后已經連下房陵、上庸、溪竹三縣,即將與高強的第二軍會師于媧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