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有營收總結,李瑤林粗略一看,目前店內出售的飲料、礦泉水、椰子等營收是一千兩百元,店外的自動售賣機進賬有五百多元。
關東煮、零食等食品類的營收也有一千四百元,其中關東煮占了大頭。泳圈玩具等營收共計四百多元,剩余的營收全來自于遮陽傘、漁具的租金和餌料。
李瑤林忽然發現,這么下去,個月內完成一百萬的營業額似乎也不是什么難事了。
還好任務要求是一百萬營業額,而非一百萬凈利潤,因為除了餌料的利潤頗高之外,便利店內其余商品標價不高,凈利潤自然就少了。
開業至今,她投入開發建設就花了百多萬,每天的固定支出有兩個時薪998元的夜班保潔、時薪100元的小人魚,兩個景點、一個保護區和禁漁區的經營成本。
便利店進貨要成本,除此之外,渡輪的燃料支出、碼頭管理費和客船停泊費等加起來也得千元一天,還有發電燃料費、水費等林林總總加起來,一天的支出達兩萬五千元。
這還不算每月一結的員工工資。
島上的收入來源除了便利店和門票之外,就只有海神扶持補貼的項目,現如今游客人次日均兩百,每天能獲得兩萬元開發補貼。
這筆錢只能用于開發項目,無法用于日常的經營當中,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她每天都在虧錢。加上初期的投入成本,她要想在個月內填平這個坑,每天的營業額至少為五萬元。
李瑤林將會計給的報表與系統的營收總結一對比,突然愣住了這數也不對啊,難道是會計算錯了
等一下,會計的報表沒有錯,只不過少了一些收支。
是了,這上面沒有渡輪的收支。渡輪的賬目是由乾萊旅業這家公司負責的,自然不會出現在行舟島報表上面。
但系統的營收卻多了一筆收入
她靈機一動,呼喚小人魚“小魚,乾萊旅業是我以海神假日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的名義投資入股的,且我是實際控制人,那按理說,船票的收益應該也算在任務的營業額里面吧”
小人魚說“算的喲,不過鑒于島主只有5167的股份,所以營業額也只能按5167來算呢”
李瑤林可算是明白系統營收總結里這筆收入的來源了。
“哪怕只算一半,每天也能額外多七千塊錢營收呢”
理想情況下,門票收益外加便利店的營收有一萬六千元,加上船票,每天就有兩萬千元進賬了。
這讓她有些振奮。
不過島上的支出是較為固定的,就算有變動,也只會多不會少,營收卻不一定。
登島的游客人次決定了營業額,目前行舟島已經逐漸在羊市等地傳出了名聲,雖然名氣不大,但正值暑期,多了不少慕名而來的學生游客。
可暑期一過,島上想要維持日均四百的游客量便不太可能了。
海島跟公園不一樣,公園就在市區,市民飯后都能去走一走,跳跳廣場舞。而海島距離遠、交通不便不說,還收費,沒有新項目吸引的話,再美的白色沙灘也很難產生更多的回頭客。
等什么時候油市的潛在游客都消耗完了,行舟島對游客們來說也沒了新鮮感,那游客人次必然會驟降的。
李瑤林記得自己看過一篇論文,上面說的是“旅游產品生命周期”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相關內容,描述的就是旅游景區以休閑、娛樂等為項目的旅游產品從開發探索到衰落階段的周期變化。
而要想使得旅游地生命周期變長,那旅游產品就必須要更新換代,開發新的旅游資源來吸引游客。
好在小人魚已經替她在官方那兒申辦了開潛水基地的許可手續,等雜志采訪結束就去瓊海省、東南亞國家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