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管理站接手保護區的管理工作后,李瑤林決定開展一次團建交流活動。
目的就是加深管理站與行舟島的合作關系,讓管理站工作人員與行舟島那些新入職的經理、主管和員工能更加全面地認識、了解行舟島,然后共同打造一個人與自然能和諧相處的旅游景區示范。
團建當天,梁穎也被邀請了過來。
她驚訝于行舟島的變化,島上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了,公共廁所增加了兩個,再也不用跑到很遠的地方上廁所。
除了她親自設計室內裝修的潛水中心之外,還有新修建的度假木屋,往后游客想要過夜也不用愁沒地方住了。
海釣場的釣臺也擴建了,但那兒的生態環境似乎并沒有受到擴建的影響,水依舊是那么藍。
白色沙灘倒是沒什么變化,可這也正是令人驚奇的地方,畢竟人越多,越容易對環境造成破壞,白色沙灘依舊能保持原樣,可見行舟島這邊下了不少功夫。
特別保護區正式成立后,設施管理更加規范,人氣似乎也多了,遠遠地便能看見因要忙于研究工作而無暇參與團建的萬敏及其學生。
除了這些,天更藍了,空氣更清新了,海風更舒服了,海鳥也更加活躍了。
梁穎感慨萬分地對李瑤林說“我一直想成為最好的設計師,現在發現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設計師。”
李瑤林安慰她說“不要氣餒。”
“不會的,我反而能從中受到不少啟發。”
要不是等下就輪到她去體驗潛水,她只怕早就打開電腦開始將她的靈感畫出來了。
李瑤林很欣賞她越來越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這時,運營部齊經理走了過來,神秘兮兮地問“李總,你看到這艘船,有沒有覺得差了點什么”
李瑤林“差什么”
齊經理搓了搓手,說“海釣啊你看,咱們島上有磯釣、岸釣,但是沒有船釣啊咱們是不是可以發展一下船釣”
“哦,可以展開說說。”
齊經理說“其實我粗略看了一下,覺得咱們島上磯釣和岸釣的游客逐漸飽和了,而這些游客釣上來的魚類也比較固定,很多游客都咨詢什么時候能有船釣,到遠點的地方魚類資源可能會更加豐富,還能釣深海魚。
“現在瓊海那邊的船釣行情是每人168塊,釣四小時,包魚竿和魚餌。對游客而言,他們既能體驗到船釣的樂趣,也能出海觀賞海景;對咱們來說,一天出兩趟,一趟十個人,那就是三千多的進項了。除去燃油、餌料和人工,也還有近三千塊的收益。”
李瑤林頷首“可以考慮。”
她不是沒考慮過,尷尬的是,行舟島能開發使用的海域相對來說還比較小,一般出海船釣都到十海里之外的海域去了,她沒法在不屬于行舟島的海域進行項目開發,即便開發了,也沒有人氣獎勵。
現在行舟島的海域面積倒是增加了,但其中123公頃是保護區的地盤,開發會受到限制。
其實有些以保護生態環境、魚類、藻類和海鳥為主特別保護區能開發海釣、船釣,可行舟島的保護區不一樣。這片海域除了有海鳥和珍稀的魚類、海藻之外,還有海龜生活,海釣容易誤傷海龜,所以只能開發一些以觀賞、體驗出海樂趣為主的休閑娛樂活動項目。
至于另外40公頃新增海域,被平均地分攤開來后,它的邊界到行舟島的距離也才一海里。
哎,要是新增的海域能指定區域就好了。
不過降低一下船釣的標準,在不超過行舟島所屬海域的最遠點開發船釣點,也還是可以嘗試的吧
李瑤林說“我們先定個計劃,之后再慢慢討論。”
齊經理應道“哎,好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