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只是鄭軒,其他員工也發現島上的設施升級了,但他們對這種悄無聲息的施工情況早就習以為常,因而并未放在心上。
上班沒多久,保護區管理站的站長便來找李瑤林商討她打算在保護區內建一個廣場的事。
李瑤林感受到了在保護區內起建筑跟以往有什么不同,她在放置燈塔地標時,項目就直接開始立項施工了,官方那邊的手續也自有小人魚解決;而她在保護區內放置人魚廣場,雖然也獲得了官方的批準,卻多了跟保護區管理站的人商討這一步。
雖然在管理站看來,行舟島是已經跟官方就建設這座廣場的事達成了協議,但管理站還是想從保護工作的角度出發,獲取保護區該得的利益。
李瑤林拿出跟官方簽訂的相關文書,說“該區域的運營成本和衛生將會由我們行舟島負責承擔。如果發生安全事故,責任方也在我們行舟島。另外,我會再拿出門票收益的5作為行舟島對保護區工作的支持。”
之前行舟島已經跟官方取得共同開發經營的協議,為此行舟島還拿出門票收益的5來作為保護區的“經營收入”。
當初行舟島日均游客接待量才500人,門票收益在一萬元左右,所以每天五百元的收益對保護區而言并不是很多。可現在,行舟島在旅游淡季,日均游客也至少3000人,門票收益五六萬元,行舟島在原來的讓利基礎上再讓5的門票收益,保護區每天的日常收入就有將近六千元。
站長也沒意見了,人魚廣場得以順利地在行舟島的北端開始修建。
4a級景區的效應不僅體現在a的更新和獎勵上,對很多人來說,這塊小小的牌匾具有權威性,大眾對該景區的評價較高,對它的經營理念、文化也比較認可。所以在新聞報道行舟島被評上4a后,越來越多游客知曉了它的存在。
國慶時,行舟島的知名度為30,按照系統對“知名度”的定義,必須得1000萬人以上知道并對行舟島有正面的印象才符合條件。
經過這一波媒體宣傳,已經有至少2000萬人知道,并對行舟島有正面的形象,甚至有來旅游的意向了。
尤其是入冬后,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溫度都已經跌至個位數,最北的東三省甚至已經開始下雪,所以這些地區的人就在假期的時候選擇到相對溫暖的南方度假。
往年瓊海是最受歡迎的,但今年行舟島異軍突起,不少游客都往行舟島跑。他們先飛到鄰市的機場,再坐一個半小時的順風車來到寶仁港碼頭。
很多家在油市,人卻在吳市上班的順風車司機發現,最近目的地為寶仁港碼頭的訂單越來越多,以往他們一個月賺的外快剛好能補貼油錢和過路費,最近不僅回本了,還有盈余。
除了耳熟能詳的嶼海公園、露天礦之外,他們很少關注油市哪些景區比較好玩,因此向他們打聽行舟島的游客多了后,他們為了能回答相關的問題,也不得不去了解一下行舟島。
結果這一了解,就發現自己落后了,他們竟然才知道“家里”有這么漂亮的景區。千里之外的客人都蜂擁而至了,他們這些“家里人”卻還沒去過呢
若問這些網約車、順風車司機對開通旅游專線或直通車的想法,他們自然是不愿意公交公司或客運公司跟他們搶生意的。
但市政府看到了行舟島的發展前景,也覺得讓行舟島帶動碧灣區的一些鄉村旅游業發展是一個很不錯的計劃,所以有關部門已經開始跟公交公司背后的交投集團探討開通“碧灣站寶仁港碼頭”的旅游專線的可能性了。
目前可規劃實施的客運方式有三種,一種是讓公交公司開通從碧灣站到寶仁港碼頭的公交線路,中途在一些鄉鎮設置站點,形成一個旅游經濟圈。這種方案的劣勢是三十多公里的路,可能要花上一個小時甚至更久。
第二種則是由汽車客運站運營一條從碧灣站直達寶仁港碼頭的旅游專線客車,中途只在冼太夫人故居景區設置站點。劣勢是遇到旅游淡季,客運公司的運營成本不變,收益卻一落千丈,沒法回本。
還有一種則是將寶仁港碼頭并入濱海旅游直通車線路,將其設為最后的站點。
李瑤林了解過這條濱海旅游直通車線路,它的起始點在市中心的電信大樓,途中經過兩個旅游景點,終點為浪漫海屋度假村。電信大樓與高鐵站并不相近就不說了,它每天只有兩趟,就算讓寶仁港碼頭加入該線路,對游客來說,這條線路也不是很便捷。
這事又這么僵持下來。
沒過多久,又出現了新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