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保護區,沈思麗很積極地發言“我報名了給儒艮征名活動,結果什么時候能出來呢”
李瑤林說“從初選到入選,至少得半個月吧”
征名活動雖然是行舟島跟保護區聯手辦的,但網友們的名字能否入選,主要還是看管理站的篩選結果,李瑤林不管這事。而按照他們的流程之冗長程度,半個月都算快的了。
她又對沈主編說“沈主編若想對保護區管理站進行專訪,我倒是可以幫忙介紹,管理站那邊是否會接受專訪,我就不敢保證了。”
沈主編驚喜道“能幫忙介紹已經是幫大忙了,謝謝李總”
一旦開始涉及工作,沈主編便沒空去管沈思麗跟她男朋友。見他離開了,這對小情侶總算可以松一口氣。
李瑤林對沈思麗說“今晚能觀測到流星雨,有興趣的話可以留意一下哦”
沈思麗笑說“我們這次就是為了觀測流星雨來的,我男朋友曾是油市大學天文社副社長,雖然已經畢業,但天文社組織了這次觀測流星雨活動,學弟學妹知道他手里有好相機,問他借相機的同時,順道邀請他一塊兒過來。”
她男朋友不服氣“明明是我天文知識比較豐富,他們需要我的指導,哪里是因為我有一臺天文改機。”
沈思麗說“你有點ac數行不行。”
看到小情侶開始拌嘴,李瑤林就不打算留在這兒當電燈泡了。
等吃過了晚飯、洗完澡,她就被觀星興致昂揚的小姐妹們拉到了觀星臺來。
這會兒的觀星臺人滿為患,望日臺和人魚廣場的游客人數也不遑多讓,李瑤林便說“其實在行舟島任意一個角落都能觀測到這次的流行,我們沒必要扎堆。”
聽人勸,吃飽飯。她們最終選了辦公大樓的樓頂,這兒非員工不能上來,正好清靜一些。
不過行舟島的直播也是在這里進行的,她們上來時,負責這次直播的員工還以為島主來視察他們的工作,立馬就精神緊繃起來。
孰料他們的島主跟他們的上司攤開了一張露營墊子,從袋子里倒出了一堆零食,還招呼他們“累了就過來吃點東西吧”
員工“”
好像也不值得驚訝,因為島主就是這么平易近人的形象來著
忽然,一顆明亮的,看起來有點金光和赤紅的流星自東北方擦著天際劃過,它的速度不算特別快,至少肉眼能捕捉到它的行動軌跡。
員工回過神,忙在直播里給看直播的觀眾科普
“這次的流星雨是來自象限儀座的,它的輻射點在象限儀座附近,我們這邊觀測不到輻射點,北方的觀測效果比較好
“流星雨不是指一下子就出現很多流星,像這次的象限儀流星雨,以現階段的輻射點位置來算,能觀測到流星出現的頻率大約是幾分鐘、甚至是十幾分鐘一顆。
“如果是在天頂用不太專業但是通俗的說法就是輻射點出現在頭頂,這個角度所能觀測道的流星雨極大值能達到每小時120顆,歷史記錄應該有200多顆。
“當然,流星雨預測本來也充滿了不確定性,天文臺預測會有流星雨,卻因各種原因而無法觀測到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甚至天文學家也不敢打包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