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導的電視劇播出后,鄭軒對于文創產品的設計又有了新的想法,她覺得完全可以向人魚戀歌的版權方申請版權,聯名制作幾款周邊,這是互惠互利的合作。
而且接下來還有很多綜藝節目尋求跟行舟島合作,行舟島也可以把這個條件加入合作要求里。
除此之外,她對文創園的定位也有建言“老板既然起名文創園,那必然是想要發展出一條成熟的產業鏈、發展園區經濟的,所以那家工廠,我們可以先加以裝修設計,再把周邊的空地一并租下來,打造成一個既可對內生產,又可對外開放游覽的產業基地”
更具體地說就是,她打算讓文創設計項目搬到文創園去,她們在那邊設計,旁邊則是加工生產的工廠,一部分非機器加工的廠區則可以放游客進來觀看行舟島文創產品的生產加工過程,甚至還能讓游客體驗親手制作模型的樂趣。
“文創園不能脫離行舟島的文化框架,它既生產行舟島的文創產品,也會負責推廣行舟島的海島文化。以上,是我的想法。”
會議上,鄭軒的發言讓與會的管理層都陷入了沉思,都在思索能否行得通。
齊副總從投入和產出的角度考慮,說“這樣一來,我們要投入的資金就更多了。而且,全國范圍內運營已成規模的只有一線城市的一些產業園,油市還未有這種先例,不確定會不會水土不服。”
“萬事開頭難嘛”鄭軒的上司蔣經理笑呵呵地撐下屬。
鄭軒有些緊張地看向李瑤林。
此時坐在首座的不是她的好姐妹,而是她的老板,她也不能抱著對方是她的好姐妹會無條件支持她的想法,必須要從一個員工的角度,拿出能打動老板的方案來說服老板。
李瑤林思忖片刻,說“跟影視i合作出聯名周邊這事可以先去接洽版權方,至于文創園的事,我們先看過方案,研究過再決定。”
會后,林綺桐跟李瑤林說“我覺得軒哥的主意不錯呀,為什么不能答應呢”
李瑤林笑了笑,鄭軒說“三娘也沒說不答應呀不過這件事確實不能倉促下決定,先讓工廠開工,確保文創產品的供應穩定,余下的可以慢慢商討。”
李瑤林覺得鄭軒成長十分迅速,問她“你還有什么想法呢”
現在是私底下,鄭軒便直言不諱“我覺得我們的發展不能局限于一座海島,我們要以海島為中心,打造出一條以海島旅游為主的旅游文化產業鏈。”
鄭軒問林綺桐“七七覺得一個景區最重要的是什么”
林綺桐不假思索地說“知名度,還有由知名度等轉化的經濟效益”
鄭軒搖搖頭“我們以前上思政課也有學,不管是以濱海景色為主的濱海旅游景區還是以古建筑為主的歷史旅游景區,其核心其實是文化。要想被人記住,就要做到核心文化能被大眾認可和熟知。”
李瑤林點頭。
鄭軒說“其實三娘對此早就有定位了。”
李瑤林一愣,迷茫地看著鄭軒。
她有啥定位她一開始的目的就只是為了搞些項目,提升行舟島的品牌價值,然后再把海島轉手賣出去咳,不是,只是受到海神的威脅,不想讓自己變得更加倒霉,才開始開發行舟島的。
話說回來,她怎么就走到了這一步呢
她賺了錢都沒有好好地享受過,還一頭扎進了沒有工資還全年無休的深淵里
鄭軒的話打斷了她的思緒“行舟島的文化核心是什么是以人為本,以游客的體驗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