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瑤林查看了一下這五個多月的營業額,因酒店開業,每天能額外給行舟島帶來四十多萬元的營收,開業至今已有百天,總營業額在四千萬元以上。
有了這四千萬元,不到半年的時間里,行舟島的營業額就突破了億。
再看浪漫海屋度假村背后的浪漫海屋集團,從他們的第一季度的財務分析報表就可得知浪漫海屋度假村的營業額僅七千萬元,比去年的各個季度都下降了不少。
而且各種成本和支出增加,使得它的凈利潤是虧損狀態的,至少虧損了八千多萬元,同比去年的幾個季度虧損得是越來越多了,也難怪他們如此著急地就想對付行舟島。
行舟島除了項目掙了錢,開發資金也攢了八千萬元,照說以行舟島每日允許登島的游客人數為四千人算,半年不到,游客接待人次怎么也到不了八十萬人才對,然而實際上計算游客接待人次時是按日來算的,那些前一天登島選擇留在島上過夜的游客在第二天也是重新計算的,所以行舟島每天都有至少四十五萬元的開發資金進賬。
原本李瑤林想繼續攢著這些錢,到時候搞個大項目,但這些試圖圍剿她的對手激起了她的斗志。
她有上萬頃海域使用面積,又不是非得靠陸地才能招徠游客。
李瑤林點開a,嘗試在行舟島目前經營項目最少的南邊規劃了幾個“海底酒店”。
她不太確定海神假日a是否支持開發這個項目,畢竟建造在海里的造價不低,而且它關乎海洋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問題。
不過所有海洋活動都會對海洋環境進行破壞和污染,區別在于程度是否嚴重罷了。
而破壞和污染越大的項目,a收取的運營成本就越高,這些成本也是用來修復海洋環境的代價。
在李瑤林的構思里,這個海底酒店對海洋環境最大的影響是它的地基以及排污問題。
她打算參考坦桑尼亞的“漂浮酒店”,不打地基而是采取用四個錨釘固定,以減少對海底環境的破壞。但和“漂浮酒店”不一樣的是,她還會建造一條連接海島與酒店的橋,屆時酒店的電纜會通過這條橋接入,既美觀,又無需鋪設海底電纜。
至于排污問題,她可以接入“淡水提取系統”,這個系統不僅能解決酒店上的淡水問題,每噸100元的價格里也包含了污水處理,島上的排污問題至今都沒讓她操心過。
解決了污染問題,剩下的就是酒店的安全性,以及基礎設施的設計。
李瑤林把能考慮到的條件都添加進這個項目的規劃方案中,最后選擇使用八折優惠卡、提交。
是否花費140萬元建立1座海底酒店建筑主體
看到這個提醒跳出,李瑤林才算是松了口氣,說明自己的規劃條件都獲得了系統的支持,由此酒店的安全等問題也有了保障。
看到“建筑主體”,她突然想到了什么,急忙讓小管家打開“海神市場”。
“我記得開發總進度達到100后沒多久,海神市場便開放了海洋建材專區,只不過當時我已經規劃建設了東碼頭、防波堤等,后來也沒有建造新的建筑,所以一直沒好好地逛過這個專區。”李瑤林說,“但它既然叫海洋建材,是否可以運用在海里”
小管家回應“海洋建材準確來說是海洋工程建筑材料,其中以海洋金屬為主,它具備”
李瑤林聽得一個頭兩個大,她說“你就說這里有沒有我需要的裝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