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旅游產業鏈是“食宿、交通、游玩、娛樂、購物”幾大板塊,具體展開來說就是餐廳飯店、酒店民宿、交通、旅游娛樂項目,還有購買與旅游相關的產品,所形成的“鏈”。
現在很多旅游企業的開發定位都是“旅游多產業”結構,比如文華集團和浪漫海屋集團公司都提出的“旅游康養產業”,說白了就是在旅游景點的周邊發展房地產、醫療、購物相關產業,帶動該地區的人氣和經濟發展。
李瑤林不曾涉足房地產行業,她也不打算把攤子鋪得那么大,所以她拿出兩千萬,可能需要更多資金。只是想發展完善“旅游服務”及“旅游文化”兩個板塊。
自文創園半開放允許游客進入觀看文創產品的制作過程,甚至還能親身參與進來后,這里便漸漸有了人氣。雖然受到產業還不夠豐富、宣傳還未到位等劣勢的影響,游客人次不如行舟島的五分之一,但也算是一個好的開端了。
李瑤林想豐富這里的文化產業,辦一些方便游客了解行舟島及海洋環境等相關內容的展示廳,如保護區展示廳。
因保護區地域太小,很多地方都不對外開放,游客想了解保護動物的途徑很少,如果在這邊開辦展示廳,游客就能在這兒隨時了解海龜、儒艮和白海豚的相關內容。
又比如,李瑤林雖然在a上規劃了文昌魚保護區,但還未正式向官方報批,等她報批了,也能在這兒辦個文昌魚展廳。
除了這些展廳,她還要把海釣俱樂部、帆船帆板基地、水產銷售部門的辦公室也安排在這邊。一來方便他們對外交流合作,二來行舟島也能騰出不少空間,專注開發建設度假、游樂、觀光相關的項目。
另外,她準備增加一些商業服務,開一條旅游文化商業街。這條街將會以銷售行舟島的文創產品為主,當然,不會只銷售文創產品,商家可以入駐開飲食類的店鋪,也可以開便利店、服飾店、釣具、餌料等。
李瑤林的申請得到了文旅部門及縣鎮領導的首肯,因為這是打造濱海鄉村旅游的重要一環,尤其是在行舟島的招牌之下,相信不出幾年,這里就能興旺起來。
不過,相關部門經過研討,希望她能把那一帶的海灘也拿下來,反正那些海灘還未開發,行舟島如果有條件的話,就一并拿下來開發成景區。這樣一來,跟文創園也能形成聯動,吸引更多游客過去游玩、消費。
李瑤林“”
包括海灘在內的話,要拿下的土地就有390畝,浪漫海屋集團公司拍200畝地就花了115億,她只有兩千萬元,吃不下那么多地
領導笑呵呵地說“資金壓力太大的話,出讓金可以五年一結嘛”
浪漫海屋拍下的地塊用地性質為商住混合用地,因涉及村子征收拆遷,費用自然要高。
李瑤林相中的片區基本是林地、灘涂和荒地,領導勸她一并拿下的是海灘,這些地比較便宜,且可以分期支付土地出讓金,資金壓力能緩解不少。
財務部算過這筆賬,財務經理說“政府為扶持濱海鄉村旅游業發展,會有一些稅務上的優惠,還附贈了這580米海岸線共5公頃的海域使用權,總的來說,能按規劃的來開發,屆時經濟效益每畝地預估年產值達到百萬元,年總產值就有四億多”
“那就這么決定了吧”李瑤林經過深思熟慮,給出了答復。
這個項目是她自己決定干的,也不知道系統會不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