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王拿不定主意,姜蓁的意志可堅定得很,但為了給姜王面子,她也不得不妥協。
去一趟宋國,敷衍一下姜王,也不是不行。
自穿越以后,她就一直待在姜國,還沒去過別國呢,正好可以去體驗一下宋國的風情。
關禁閉的時間一過,姜蓁就趕緊出宮回公主府,她一個月沒出去,總有些事情要等著她處理。
陳冬都等了她好幾天了,一等到姜蓁出宮,就趕緊湊到姜蓁跟前來,打聽道“聽說王上派公主出使宋國”
“沒錯。不日就要出發了。”姜蓁淡定的回道。
“宋王已然及冠,成親的事情,怕是拖不下去了,宋太后這兩年都在替宋王擇后。王上派您去宋國,難道是”陳冬用滿是期待的眼神看向姜蓁。
都是聰明人,姜蓁也沒打啞謎,回道“是你想的那個意思,但我不愿意。”
聽到這個答案,陳冬先是不敢相信,然后就用姜王同款態度和語氣,開始慫恿“公主在姜國行事頗受掣肘,如若去了宋國,有宋太后支持,整個宋國就是您說了算”
主上有沒有權勢,對底下的門客和謀士來說,極其重要。
姜蓁在藍河縣說一不二,所以他陳冬才能在藍河縣施展抱負,打響自己的名氣,獲得百姓和士人的尊敬。
但再多,就不能夠了,姜國還輪不到姜蓁說了算。
今年在水災的影響下,藍河縣的答卷如此耀眼。陳冬的腿傷都沒好全,就趕緊跑到都邑來了。
可大家夸贊歸夸贊,姜王依舊沒有召見他,重提治水的事。其他封地的主人,也沒來找過他。陳冬的所有期待,全都落空。
如此殘酷的現實,讓陳冬清晰的認識到,整個姜國,只有姜蓁才是他的伯樂,姜蓁好,他才能好。
姜蓁嫁去宋國,他就可以做陪嫁,到宋國去大展拳腳。
不止陳冬有這樣的想法,郭凡也是一樣,宋王蠢笨,不是明主,若是宋太后沒了,他也得跟著玩完。所以郭凡才會向宋太后極力推薦姜蓁,后面哪怕宋太后退了,他有姜蓁支持,變法就還能繼續。
他給宋太后推薦的可不只是宋國未來的王后,還是自己的保命符。
這一個個的,都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陳冬一通叨叨,直播間的人就把他和郭凡給分析透了。
姜蓁索性干脆直白的對陳冬說道“你的政治主張,和郭凡不一樣。郭凡是替朝廷掙錢豐盈國庫的,你就是個花錢的,哪怕在宋國,你也不一定能得到支持,國庫不允許。”
不是諸王沒有遠見,不知道大壩水渠的妙用,但也不能為了美好的未來,把現在的朝廷拖垮。
姜國作為五大強國之一,都難以支撐,更別說其他國家。也就只有幾年后,變法成功的衛國,才有能力支持陳冬。
姜蓁說道“你若想繼續修渠。錢糧的支撐必不可少。我這有幾套法子,能讓土地增產,你先在藍河縣施行。若是大家看到,藍河縣的水渠能讓土地增產兩倍甚至三倍,你說其他人動不動心大家現在不樂意支持你,不過是因為利益不夠罷了。”
姜蓁的這一套理論,說得陳冬呼吸急促,立刻追問道“什么法子,請公主告訴我。”
“我這兒有幾套改進的農具,不同農作物精耕細作的方法,還有雜交培育良種、嫁接、扦插”姜蓁手底下,沒有多少能力強又忠心的門客,就只能讓陳冬能者多勞。
反正他現在也沒錢去玩水,與其讓他無所事事自怨自艾,還不如讓他把精力放在農事上。
姜蓁拿出來的東西,都是好玩意兒,陳冬仔細看過之后,沒有一絲猶豫,就接過了這個差事。
知
道這是為了自己以后的事業做鋪墊,陳冬干勁十足,“公主放心,我這就回藍河縣,兩年之內,我定會讓藍河縣的糧食產量翻番。”
“那你還跟我去宋國嗎”姜蓁問道。
“不去了。”陳冬直接搖頭。宋國現在也不能讓他施展抱負,去也沒用。
“那行。你回藍河縣去吧,把府里擅長農事的門客都帶走,讓他們幫你。”姜蓁笑瞇瞇的說道“農具的事,你帶個我的手信去縣里的煉鐵作坊,他們會全力協助你。”
至于其他的,姜蓁就沒什么好幫忙的了,修渠的時候,陳冬就和縣內的官員磨合過,相處得還算比較愉快。底下的鄉民就更不用說了,水渠就是陳冬修的,他的名望也就比姜蓁差點。
就算老百姓重視土地和糧食,可陳冬讓他們改耕作方法,他們肯定會改,根本就不會有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