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胖帶著藍河衛一路疾馳,路過別的城池的時候,他們都會出示姜蓁的手令。
他們只有百人,雖然披甲帶刀還騎馬,但他們是姜蓁的人,也不算特別犯忌諱,路過的城池統統都放行了。
唯獨到遠山縣的時候,周胖他們的動靜最小,甚至連身上的鐵甲都脫了,分散成兩路,一路悄悄的進城打聽,一路的尋找那群盜匪的蹤跡。
這群人上山下河全都會,就連逃跑也比別人快,姜蓁一點不擔心他們,淡定的忙著自己的事情。
她沒在藍河縣,擔心陳冬錯過農時,趕緊寫信去提醒他水稻育苗的注意事項,“要挑選飽滿的種子,提前幾天晾曬記得通知各鄉的里正、老來學,他們直接拋灑種子的辦法,太粗放了”
不管是農業還是工業,里面的知識都浩如煙海,陳冬哪怕接收了一部分知識,也不如直播間來得全面。
農桑是最重要的大事,與其在外面花大筆的錢買糧食,還不如提高自家土地的產量。
陳冬接到姜蓁的提醒,倒是很快就回了信,說道“莊子里的老人說現在天氣還有些冷,建議我過一段時間再育種。倒是豬圈里試養的的豬已經夠肥了,我讓人給公主送來了兩頭。莊子里有人借此寫了一本養豬法,想請公主指正”
沾上了姜王簡樸的生活作風,姜蓁平日里也不怎么吃牛肉,吃得最多的是羊肉和豬肉,不過她還有的挑,吃的豬肉都是養得比較干凈的。
家有羊、彘千雙,可比千乘之家,這是大家的共識。搞牲畜養殖的,富貴不輸當官的。
都邑的郊外也有搞養殖的富商。大規模的養殖,怕牲畜得病,比起鄉下隨便散養的,收拾得更勤快,不會有大量的糞便堆積在豬圈里。
現在藍河縣默默的流行起了糞肥,豬圈里的糞有了去處,豬也沒那么埋汰了。
但這也沒有達到姜蓁的要求。所以她親自安排人在藍河縣搞起了養雞場和養豬場。
養豬場里的公豬,必須要閹割喂養,沒有體內的激素作祟,他們不會發生爭斗,管理更加方便,出欄的時間更快,肉質也更加鮮美。
除此之外,豬吃的東西,需要煮熟,豬圈也需要定時清理,糞肥就剛好用在農莊的地里。
姜蓁提出的要求雖然多,但大家都一一照做,沒有任何異議。
她不過就是想吃點相對干凈的豬肉而已,和那些夸富的人完全不能比。有一部分貴族豪商,不僅只吃乳豬,甚至還吃用人乳喂出來的小豬,堪稱離譜。
把陳冬遞上來的養豬法仔細展開看了看。
豬舍的建造,豬苗的選擇,定時喂養,石灰消毒,寫得還全面的。
這書里不單單有你說的內容,還有他自己的東西在,這姚春是個可以培養的人才。
我怎么不記得府里有叫姚春的門客。
咦我瞄了一眼公主府的門客表,好像真沒有他。
公主府里的門客,不僅有善于相人的、善于相馬的,還有會相豬的,這群人都被姜蓁放到藍河縣的農莊里去了。
“可能是沒來過公主府,直接去農莊投奔的人。這些都不重要,只要他有真本事就行。”
姜蓁按照直播間專業人士的意見,重新拿了竹簡給養豬法寫批注,然后和直播間的人商量道“我覺得可以給他安排個縣嗇夫的職位,督促藍河縣百姓的養殖事宜,你們覺得怎么樣。”
可以可以,愿意搞養殖,還愿意花心思研究寫書的人,挺難得的。
我都不懂古代文人的腦回路,嘴上說著種莊稼和飼養牲畜是國家大事,大義上非常支持,但讓他們自己動手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