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敗兵、潰兵甚至是逃兵,還是會到姜國流竄,到姜國之后,他們就會變身成為盜匪。
姜蓁給藍河的信剛送出去,屠野就親自帶她去清繳盜匪。
“這事兒用不著屠將軍親自出馬吧”姜蓁奇怪的問道。
屠野理直氣壯的說道“我是沒準備出手啊,我就看著,動手的事情你來。”
之前這種事情姜蓁都是交給藍河衛的,現在屠野居然交給她了。
“我能帶上我的護衛嗎”
“能啊,你那一千多護衛,都帶上唄。”屠野不在乎的說道。
清繳盜匪就是為了歷練姜蓁,原本就不會驚動大部隊,屠野也只帶了自己的五百親衛。
屠野沒給姜蓁多說什么,只有屠大猛騎馬走在姜蓁旁邊,認真的給姜蓁解說道“前天宋國出城和對方打了一場,雙方都折損了不少人,許多宋國來的逃兵,流竄到了桑澤郡,殺了幾個鄉民。”
“宋國又輸了”姜蓁奇怪的問道“我記得宋國領兵的是胡彪將軍,不是還小有名氣嗎怎么這次對陣又輸了。而且就算宋國輸了,那些兵卒也不至于當逃兵吧。”
按照各國的征兵制度,一支隊伍里的人都是同鄉,互相幫助,互相監督,除非大家一起跑,否則當逃兵被其他人告發,老家的父母親人都會被連累。
而且就算當了逃兵,也不一定會有好的結果,大多都會淪為盜匪,或者奴隸。
姜蓁實在不理解他們為什么要逃。
“有些情報是只能稟告給王上的。不過這事告訴你也無妨。待會兒你見到那伙宋兵你就知道了。”屠野非常惋惜的說道“宋兵會逃,是因為城里沒糧,回去命運也難料。”
“沒糧了”姜蓁忍不住咋舌。這不是什么滅國之戰,發動了幾十萬兵馬。城內的駐軍加上百姓,最多不過二十萬,宋國以糧多著稱,哪能這么輕易就沒糧了。
屠野有些心酸,又有些感同身受的說道“至于胡彪為什么要出城迎敵,可能是因為宋國國內的那些流言吧。”
“那些流言肯定是衛國宣揚的,宋王也信”那流言姜蓁也聽過,完全沒當回事。
因為胡彪吃了兩場敗仗,又一直守城不出,宋國都邑那邊,莫名的就傳出了胡彪水平不行的話,還有人上奏折,建議宋王臨場換將。
一直籌措不齊軍糧的官員,也跟著發難,向宋王上奏章,逼著胡彪出戰,贏一場漂亮的,他們還口口聲聲的說,不想拼命籌糧去支持一個廢物將軍。
這些事,不知道是胡彪的政敵搞出來的,還是衛國搞出來的計謀,反正送給前線的糧食斷掉了,以前送的糧食雖然不多,但好歹能吃個半飽,勉強還有點戰斗力,現在一餓,宋兵就更不行了。
胡彪是被糧食的事情逼著出城迎戰的。可惜他又敗了。
“衛軍的數量兩倍于宋軍,又善戰,胡彪本就該守城,拖著衛國,也不知道宋王在搞什么玩意兒,胡亂指揮。”屠野說起這個,就有些罵罵咧咧的。
屠野也不富裕,養兵的錢糧都是靠姜王和朝廷支援,他要是遇上斷糧的事,也會忍不住罵娘。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衛國這波操作,著實給我上了一課。
我要是衛王,我也寧愿多花點金銀珠寶,去賄賂宋國高官,這樣贏,又簡單又便捷。
一場戰役的影響因素本來就很多,胡彪這次是倒霉了點,有一群豬隊友拖后腿。
就是宋國沒糧了,好可惜啊,咱們藍河縣修的特大糧倉還沒裝滿呢。該安排商隊去開辟其他買糧的關系了。
屠野以胡彪的這次戰役為例,現場給姜蓁上課,等聊到匪窩那塊的時候,屠野就不說話了,點了點下巴,說道“去吧,帶你的人把這伙逃兵抓了,抓完回去正好吃飯。”
這活藍河衛熟,所以姜蓁直接對周胖和黑壯招了招手,示意他們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