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么說了你就不吃了嗎”郭凡好奇的問道。
趙青竹理所當然,“當然要吃,老鴨湯那么香。”
眼不見心不煩,只要不讓他親自去澆肥,就不影響他享受美食。
“我聽說幾個師弟幫您在都邑置了宅子,您這是準備留在姜國不走了嗎若是如此,何不在姜國為官。”郭凡說道“正好王上和太女想要修訂新的律法,我來邀師叔一起參與。”
“我年紀大了,不想摻和官場的那些爾虞我詐,教教學生養老就行。等我帶的廚子把藍河縣的菜式琢磨透,我就離開。至于姜國要修的新法,跟我的關系可不大,替你掃尾的事,我可不干。”趙青竹淡定拒絕。
姜國鹽鐵變法的主導人是郭凡,而且現在事都辦得差不多,就等著看成果了,趙青竹自覺沒有插手的必要。
郭凡認真的解釋道“太女的野心很大,這次變動的不止是鹽鐵相關的律法,幾大刑律都要重新修訂。除了邀請您,太女還準備邀請其他法學大家。”
“除此之外,太女還準備推廣藍河縣的學室,將新修改的常用律法,印刷成冊,供姜國基層的官員學習。”
“官員的晉升,考核標準之一就是律法”
郭凡說得越多,趙青竹就越心動,暗中驚嘆姜蓁的大手筆。光是從這大刀闊斧的態度里,趙青竹就能看出姜蓁的雄心壯志。
聽出這不單單是郭凡的事,是整個法家的事,趙青竹沒有了猶豫,說道“怪不得姜王會立藍河公主為太女。行,這事我答應了,明日我就寫信,邀幾位好友前來。”
“多謝師叔。”郭凡趕緊道謝。
對專心做學問不慕權勢的人來說,知己的話,比太女說的更管用。
姜國除了有盜律、囚律、雜律等六篇刑律之外,還有許多單拎出來的法律規范,比如田律、徭律、工律,整個律法十分糅雜,隱約還能看見鄭國律和宋國律的影子。
就像姜王之前說的一樣,若是衛國變法成功,姜國就會把他們的優點拿過來學習,這就導致各國律法都有共通之處。
姜王知道自己體弱,淡定的把修改律法的事情交給了姜蓁。
姜蓁提出來的第一個改變就是,廢除姜國原本的兩百多種刑罰,什么黥、劓、剖腹、抽肋、坑、烹除了豐富死亡方法的多樣性,在姜蓁看來并沒有太大的作用。
所以她直接簡化了刑罰的方式,就只有誅族、砍頭和苦役,再加上一個宮刑,差不多就齊活了,這樣既方便官員執法,也方便百姓懂法。
為了能聽到大家討論的聲音,姜蓁每日的工作地點,就搬到了大學的論臺,聽諸位士族、百姓對新法的意見,然后再酌情修改。
“太女所說的這兒苦役太過寬泛,鬼薪和城旦是苦役,去官府經營的作坊干活也是苦役,據我所知,藍河縣作坊里的奴隸,吃得比庶民還好。”
“那就再細分服役的年限,還有服役的內容,辛苦的分為一類,輕松的分為一類。”
“把刑罰弄得過于復雜,沒有什么好處,各國縣令斷案,有多少是照搬條例的大多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辦事。”
趙青竹此時見縫插針的建議道“若想治民,要先治官。想要律法通達,需得管理好各位官員。現在的官員處理政務隨心所欲,態度也是高高在上”
論臺這邊還有姜國官員在呢,上完了早朝,忙完了手上的事情,他們也過來湊熱鬧,誰知道居然聽到有人針對他們,立馬就不干了。
“你一個宋國人,說宋國官員也就罷了,憑什么說我姜國官員不干實事若不是我等嘔心瀝血,姜國哪有現在這樣的盛況”
上面動動嘴,下面跑斷腿,姜蓁和郭凡這一套套的,都沒有消停過,累的可都是他們。
趙青竹把手一抄,淡淡的說道“你累啊那你辭官唄。”
“你胡攪蠻纏這和辭不辭官有什么關系”
哎喲我去,趙老頭殺傷力真高,對方臉都氣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