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能治好的病才是稀少的。醫者的心若是不大一點,很可能病人沒治好,還把自己搞抑郁了。
兩三個月的學習時間確實太短了,連書都還沒吃透,更別說親自給人看病。
要練手的話,可以義診,既能幫人治病,又方便了學生。
這主意不錯,阿蓁可以試試,義診就是
這是個好主意,姜蓁沒有一絲猶豫,直接和醫丑商量起了義診的事。
醫丑的表情驚喜,說道“這是個好辦法。就是有些浪費藥材。只能多用砭術。”
六百個學生光是吃穿消耗就不是個小數目,更別說紙筆和藥材,還免費義診,要是不控制量的話,再多的藥材都不夠用。
姜蓁說道“六百個人,一個縣能安排兩到三個人不等,總有人為主,有人為副,而且還要挑選留在都邑的醫官,義診就是個考察的好機會。”
姜國也沒有醫館,只有隔離疫者的癘所。在姜國,醫者不坐堂看診,他們和巫者一樣,都是在家里等病人去請,請有名的巫者和醫者出手,代價都很高,普通庶民承擔不起。
培養班那邊義診的告示一發出去,第二天城外義診的那塊空地外頭,就排起了長隊,城衛兵還會幫忙維持秩序。
六百名學生分成三十組,每二十人負責一個長隊,手忙腳亂的問診。
姜蓁去視察的時候,就看到學生一號詢問了患者一號的癥狀之后,就就把人拉到一邊,開始翻書,找藥方。
然后學生二號給患者二號看病,學生三號給患者三號看病
患者也不著急,看學生翻書看得津津有味,還好奇的問道“我這病怎么樣,書上有寫嗎”
“沒寫,你應該沒救了”學生的表情苦澀。
書上沒寫的病就是沒救了。
咱們養的不會都是庸醫吧
姜蓁猛然間聽到這個,忍不住駐足多觀察了兩秒。
我剛剛聽了這個患者的情況,初步判斷是癌癥,確實沒救了。
因為有六百名學生,義診的效率還挺高,只是看起來有點混亂。
“我治不了,抬回去吧。”
“我給你扎一針,呀出血了”
“老師,你能幫我看看這個病人嗎”
這畫面看得我想掐人中,給我看病的醫生要是現場翻書給我治病,我立馬轉身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