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群學生們的醫術不咋地的,但這醫患關系是真和諧。
這群學生派官之前,還是多義診一段時間吧,太菜了,不練練手就送下去,有點丟人。
都不用等義診結束,等到中午加餐補充體力的時候,所有的學生都eo了,嘆氣的聲音一個比一個響。
今天上午大家的表現不好,但姜蓁也沒批評他們,反而還給他們灌雞湯,“現在不會沒關系,多看多學。今天你們才
看幾個病人,等到了縣里,看的病人更多,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五年之后,你們的醫術說不定比醫丑還厲害。”
等離開都邑,這群學生就只能依靠自己,所以醫丑也是鼓勵的態度,免得罵兇了,以后這群學生以后不敢開方治病。
姜蓁當著諸位學生的面,還能笑得溫和的給大家灌雞湯,轉頭卻忍不住唉聲嘆氣。
青澀版本的醫者看起來是有點頭痛。
眼不見心不煩,等過段時間,這群學生再成熟一點,咱們再來驗收。
提醒一下醫丑,讓他教教這群學生們的話術。那幾個巫者出身的學生就不錯,別把話說太死,給人留點希望。
確實,什么沒救了,抬走吧之類的話,聽著太傷了。
這個沒必要吧,這個時代的死亡率高,大家對死亡都還是很淡定的。上次齊國太子生病,齊巫不也說齊太子沒救了嘛,還是咱們姜國太醫出手把人救好的。后面那齊巫好像也沒什么懲罰。
連齊太子都是這樣的待遇,更別說普通庶民。巫者收錢沒治好病,庶民也不能拿巫者怎樣,甚至還怕自己態度不好,會讓巫者詛咒自己。
巫醫同源,醫者的待遇同樣也高。
這群醫學生培養的成果,沒達到自己的期待,姜蓁離開之后,忍不住對衛蟬吩咐道“不回宮了,轉到去農莊,我想看看那群農官是怎么學的。”
確實該去看看,培養班的學生不過是免食宿和學費,農官們可是拿著俸祿在學習。
看完了醫學生治病的現場,我已經提前開始慌張了。
培養班的那邊的醫術,可以一本書走遍天下,但農官卻不一樣,各地的農作物和特產有差異,不適合從都邑挑人再分派下去,只能讓各地的官員來都邑的農莊進修。
農莊關乎姜國的糧食產量,雖然見效最慢,但姜蓁在農莊的投入極大,連玻璃大棚都讓人給安排了兩個,就為了大家能不按照農時學習。
一顆種子從播種到收獲,要經歷四季,姜蓁不可能用一年的時間,讓農官們慢慢的耗,所以只能把玻璃大棚搬了出來。
姜蓁來的時候,一部分農官在上文化課,一部分農官在上實踐課,在姚春的指導下,親自給桃樹嫁接,看到姜蓁,一個個的趕緊起身行禮。
親自在動手,應該有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