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都邑的雨開始下,姜王的老毛病就算了,又在床上躺了兩天才緩了過來。
以前都邑暴雨的時候,就是姜王最焦慮的時候,但現在有姜蓁幫他分憂,他的壓力就少了一大半,還能淡定的請姜蓁品嘗新菜。
“你嘗嘗這個魚醬,滋味格外鮮美。”姜王熱情的介紹道。
姜蓁的心情被這雨搞得有點郁悶,吃東西都有些食不知味。
阿蓁心情不好,但胃口也沒變小,還是那個實在的干飯人。
少吃點,看起來就像是黑暗料理。
瞧著姜蓁這副模樣,姜王忍不住笑了,說道“作為一國太女,未來的君王,有責任心是好事,但也不能事事都攬在自己頭上。大河上下的百姓會遇到洪水,是天意,跟你可沒什么關系。”
姜蓁抬起頭,看了一眼姜王,說道“如果我先派陳冬修大壩,情況就會好很多。”
“你愿意花錢修建大壩,是你善良,你若放任不管,別人也無法苛責你。”姜王以自己為例,說道“我為王這么多年,從未像你一樣,又是培養農官醫官,又是安排人治水,但別人提起我來,照樣夸一聲仁君。但你做這么多,卻是毀譽參半。”
看姜蓁想要辯駁,姜王趕緊說道“我知道你又要說你不在乎這個。但我還是要提醒你,就算是姜國的子民和臣子,你也不能對他們太好,給得太多,他們不止會不知感恩,還會對你產生怨懟,想著你為什么不把所有好東西,全部給他們。”
雖然知道大頭是在安撫阿蓁的情緒,但他這話,說得怎么這么不對味兒呢。
古代君王的帝王之術,其實就是讓自己的心變得冷酷。
別說阿蓁了,就連我偶爾聽到別人議論阿蓁不好,我都要eo半天。明明阿蓁已經做了她最大的努力了,偏偏還有些笨蛋不領情。
君王、臣子、百姓的關系,就像情侶,我對你好,就希望你對我更好,到最后達不到彼此的要求,就只會成為怨侶,互相怨恨。
其實大頭說得沒錯,不能對百姓抱有太多的期待,否則會失望。
住在都邑的百姓中,也有老家是大河旁邊的人,大雨一開始下,就有人埋怨了起來,覺得姜蓁窮兵黷武,只知道打仗,要是早點安排陳冬治水,今年自家說不定就不會遭水災
明明在今年之前,治水的事根本就沒人提及,若不是姜蓁,姜國都不會有治水的計劃,偏偏就有人能因此怪上姜蓁。
這些話當然沒人敢在姜蓁面前說,但直播間的收音功能多厲害啊,姜蓁耳朵聽不見的聲音,直播間也能收集到。
正如姜王所說,這部分百姓會對姜蓁有怨言,就是因為對姜蓁的期待太高,覺得她無所不能,她想治水,這大壩就該很快修成,甚至老天爺這大雨都不該下
姜蓁能聽到這些異樣的聲音,但圍繞在她身邊的人,終究是愛戴她的更多,所以她才會產生自責的想法。
終究是咱們把阿蓁教得太好,阿蓁要是能學學到大頭一半的冷酷,就不會有這種想法。
出身不一樣的原因吧。大頭是正經公子出身,一輩子高高在上,永遠都不能對普通百姓感同身受。但阿蓁不一樣,她以前過得那么慘,很容易就能和底層百姓共情。
姜王見過太多次洪水,早就已經麻木,他現在思慮的是姜國的穩定,而不是大河上下百姓的性命。
見姜蓁的情緒不再低沉,姜王才說道“我派去齊國的使者,之前已經說動齊王退兵,但因為姜國大雨,齊王又猶豫了。”
歷史上的很多戰爭,都不是在戰場上定的輸贏。
就像宋衛兩國唆使姜國君侯搞里應外合一樣,姜國也在
戰場外下了功夫,派了說客去說服鄭齊兩國退兵,去宋衛兩國挑撥君侯搞事情
原本這些事情都已經初見成效,偏偏一場大雨,把所有的事情都攪和了。
“他們都盼著姜國被這場洪水拖垮,但這是不可能的。”姜蓁說道“雨停之后,我就派人開藍河縣的糧倉。”
姜國都邑也有別國派來的間諜,只要姜蓁亮一亮肌肉,很快就能達到震懾的效果。
黑壯在大峰郡等了許久,沒等到四國退兵,卻等到大河發了洪水的消息。
姜國此事遇上天災,四國肯定不會輕易退兵。
這個時候,黑壯也坐不住了,又帶著藍河衛出去給四國大軍找麻煩,“大雨過后水質渾濁,試試看能不能在他們用的水源里下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