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王就算做再多,也改變不了他科舉失敗的事實,尤其是在姜蓁的科舉辦的這么成功的情況下,他又被天下人拎出來嘲笑了一通。
大家笑歸笑,有鄭國這么個教訓擺在那里,其他各國也都放慢了對姜國的學習腳步。
東西是好東西,但他們用不用得上就不一定了。
姜蓁能在短時間內挑出這么多可用的人才,簡化字功不可沒。所以鄭王也學乖了,沒再急于求成,而是從事情的根源入手,要求國內的官員,上奏章的時候必須要用簡化字。
“王上,我鄭國有自己的文字,何必要去學姜國。”幾位老臣有些不滿的勸誡。
鄭王說道“我鄭國的文字筆畫繁復,有的字,有三四種甚至五六種寫法,確實不方便鄭國孩童識字。”
“王上,簡化字確實更易學,可鄭國字代表了我鄭國的傳承,你怎能讓鄭國臣子摒棄鄭國字,去用簡化字”
“當初倉頡造字,天下人會的就這一種字。如今諸國的文字雖有差異,但其本源是一樣的。甚至簡化字,也是在姜國字的基礎上改進的。我鄭國字簡化起來,最后和姜國的字不是一樣嗎”
老臣子堅定的回答,“不一樣姜國字和姜國的簡化字,代表的是姜國的傳承。我鄭國就算想簡化文字,也該由我們鄭國人自己來編撰。必須要和姜國簡化字有所不同。”
“就算這簡化字是姜王發明出來的,但它只要在我鄭國的土地上流傳。幾百年后,這簡化字不止可以叫姜國字,也可以叫鄭國字。”鄭王只覺得自己深謀遠慮,還對臣子嫌棄道“你們做事也別只想著跟前,目光放長遠一點。”
幾位老臣被噎得沒話說。
鄭王態度堅決的說道“今年先大力推廣簡化字,等再過兩年,我肅清了朝堂,再舉行科舉,一雪前恥”
就算這兩年,鄭王遭受了以前從沒經歷過大量挫折,但有夢中先王的認可,他依舊充滿了斗志,自覺超越姜蓁只是時間問題。
但鄭王這邊的斗志剛升起來,姜國的間諜傳回來的情報,又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姜國出海的船回來了。帶回了新的糧種,至于這新糧種究竟是什么還有待考證。”
拿到這個情報,鄭王又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要是別人,鄭王肯定會忍不住嘲諷,中原地大物博,哪需要去海外找糧種。而且出海之后,天地蒼茫,難道不會迷失方向嗎還能找到陸地,帶新的糧種回來
但這事是姜蓁做出來的,就莫名合理。
“這姜王還真是,天佑之人。”鄭王把情報拍在桌子上,心情復雜的對近侍吩咐道“多派一點人去姜國打聽,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些什么東西。”
因為是姜蓁搞出來的,鄭王一點都沒懷疑過這批種子的重要性。
姜蓁折騰出來的棉花種子,鄭王親自體驗過,這就是個御寒神物,冬天不知道會救多少百姓的命。
這新種子,哪怕鄭王還沒見過,他就已經提前交付了信任。
當初送紅葉乘船離開的時候,悄無聲息,送行的就只有姜蓁,如今紅葉她們載著勝利的果實回歸,姜蓁就給她們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慶功宴。
除此之外,姜蓁還準備入鄉隨俗,帶著這些新物種,去祖廟祭拜先人,告訴他們這個好消息。
慶功宴上,一堆人向紅葉敬酒。
大家雖然沒見過她帶回來的新糧種,但姜國的大臣對姜蓁有足夠的信任,看姜蓁這副重視的樣子,紅葉就算現在官位低,等新糧種出來,她的功績至少也能封個侯,都提前吹捧了起來。
紅葉在海上差不多待了快一年,原本小麥色的皮膚,如今已經黑成了個煤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