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在地里勞作的,都是奴隸和庶民,而看官報的卻是讀書人。而且能明白什么是天然雄性不育株的讀書人,水平自然也不低,這樣的人,是很少出現在稻田里的。
哪怕每次水稻揚花的季節,姚春和海浪都會帶人在田里踅摸,但這樣的概率屬實渺茫。
尋找雄性不育株本來就是看運氣的事,能這么快就找到,已經算是運氣好的了。
紅葉帶了那么多新種子回來,姚春也抽不開身,在農莊里隨便挑個人走一趟吧。
那縣令上的奏章只是說可疑,不代表一定就是。等咱們派人從都邑趕過去,那水稻說不定就都已經結種子了,也看不出來什么,還不如直接讓縣令送種子過來。
稻種的事情雖然急不得,可這樣的好消息,姜蓁還是想及時告訴姚春,免得她一直惦記。
等把案桌上積累的奏折處理完,姜蓁就直奔農莊而去,與此同時,她還叫上了姜大頭,又派人去把郭凡等人叫來,大家一起去農莊參觀新糧種。
這個活動原本早就該安排上的,只不過因為一場火鍋推遲了。
火鍋小分隊又集合了這次的主線任務:農莊看熱鬧。
這就是親信的待遇了,有好處少不了他們,但有什么壞處,他們也跑不掉哈哈。
不舒服了兩天,姜大頭此時的狀態依舊是蔫吧的,跟姜蓁在一起的時候,一點也不提國家大事,反而說起了養生的事。
“樂府新來的一個樂師不錯,聽他彈琴,不僅身心愉悅,連我的身體都好了許多,明日我叫他來給你奏一曲。”
琴音治病什么的也不知道有沒有用,但好聽的曲子聽了身心愉悅是肯定的,可以安排上。
姜國正經東西不多,但這些奇怪的偏方可不少。
等姜蓁帶著一群人,浩浩蕩蕩的趕往農莊,姚春和紅葉早就準備好了,站在農莊外頭迎接。
“船上所有的新糧種,搬下來之后,我就命人種在了暖房里,有紅葉的指導,這批新種子,有九成都已經成活。”姚春介紹道。
“能有九成已經很不錯了,船上并不方便保存糧種。”姜蓁夸道。
紅葉雖然不精通種地,但她在那些物種的原產地待過,大致能知道這些糧種的喜好。
再加上姜蓁的一些種植方法,這群外來的物種,在姜國的土地上適應良好。
“這塊區域種的是玉米,現在還只是小秧苗,雖然現在它被種在暖房,但其實它不挑地,不用像水稻小麥一樣,種在良田才能高產。而且這玉米種下一粒種子,最后能結出兩百多粒玉米,是個實打實的高產作物”
這就叫高產啦等到以后,一個玉米棒子能結上千粒玉米。
比啥啊,以后的水稻還能畝產幾千斤呢。優化農作物基因的事,本來就任重道遠。
不說上能結上千顆玉米的玉米棒子,能結七八百粒種子的玉米棒子,姜蓁還是親眼看到過的,所以她拍了拍姚春的肩膀,說道:“這玉米種子,還能改進。”
“臣明白,臣一定會培育出更高產的玉米種子。”姚春的目光堅定。
其他大臣此時都不太想說話了,稻穗和麥穗能結多少種子玉米能結多少種子相比起來,玉米已經能算是超級高產的糧食了。
就這,姜蓁居然還嫌棄產量低。
要是別的君王提這種要求,不止御史丞會站出來懟人,其他臣子也會站出來說兩句公道話,批評姜蓁站著說話不腰疼,好高騖遠。
可姜蓁是不一樣的,她說能改,這玉米種子就一定能改
一時間,眾位大臣都用期待的目光看向姚春,弄得姚春壓力山大,艱難的開口繼續介紹道:“這片地方種的是花生,花生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食用這塊地,種的是辣椒,食用的方法大家應該都知道。”
介紹道辣椒的時候,大家的表情都變得有些不自然,這下也沒誰用那灼熱期待目光看姚春了,都默默的把眼神移開。
姚春悄悄的松了口氣,然后精神抖擻的接著給大家介紹道:“這間暖房種的是紅薯”
略過辣椒,姜蓁直接點評紅薯,“上次祭祀宗廟的時候,我嘗過這個紅薯,太噎人了,除了產量,口感上也可以再改改”
一瞬間,姚春又感受到了眾人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悶聲的回道:“紅薯臣也會好好改良的”
壓力,如影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