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嘆氣,“都希望這瘟疫趕緊消失。”
只要這瘟疫還在,大家做事都是束手束腳的。
姜國的情
況稍好一點,就那些經常往國外跑的大商賈受了影響,小商賈的生意照舊,種地的百姓生活更沒什么變化。
去年都邑農莊種植的海外糧種都大豐收,今年年初,都邑就給各縣農莊送了種子和種植手冊過來。
離都邑近點郡縣要多占點便宜,還分到了一部分去年保存的紅薯藤,可以試著扦插。
農莊先種,第二年各鄉的百姓也都能種上,為了吸取經驗,各鄉都有三老去農莊學習,順帶幫忙。
“就這一筐紅薯,能種那么多地”三老發出自己的疑惑。
“紅薯可以扦插種植,等它長出藤了,我們再用紅薯藤來種。”農官翻著種植手冊,說道:“現在得先修整田壟”
這一批新種子,除了紅薯還有玉米土豆花生辣椒各類作物都有。
都是沒種過的新種子,農官們種起來的時候,都不敢有一絲疏忽,帶著農莊里干活的人,一邊研究一邊種。
等他們研究透了,還得教各鄉的三老,明年他們好教鄉里的百姓種植。
看著縣里的農官如此緊張,惹得縣令的神經也時刻緊繃著,忍不住詢問道:“姚春大人不是說,還不確定這些作物的喜好嗎就算咱們縣的農莊產量不好,也不算什么大問題吧。可能就是那個莊稼不適合咱們縣。”
農官幽幽的說道:“有記錄的啊今年若是產量低,我就推脫說是土地和天氣的原因,萬一明年百姓種又豐收呢”
說到這些記錄,縣令也沒法反駁了,他們的年終考評,也是會參考前兩年的記錄的。
以前大家用竹簡的時候,有記錄大家也不想翻,竹簡笨重,記錄的資料又有限,查起東西來十分艱難。
換成竹紙之后,方便程度倍增,諸位官員的壓力也倍增。
縣里的官員為了自己的政績和考評,全都勤勤懇懇的研究起了海外良種,鄭國此時卻打得火熱朝天。
上梨侯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向宋王求助,誘惑宋王一番。
宋王原本都頂住了兵家必爭之地的誘惑,不想去捅鄭國這個毒窩。
可天氣一熱,到了夏天,鄭國的瘟疫,就主動消失了。沒了礙事的家伙,宋王哪里還禁得住上梨侯的誘惑,果斷接手上梨郡。
果然,春秋是流感的高發季節,到了夏天就沒事了。
幸好這是個小病毒,要是來個厲害,鄭國這一波得全軍覆沒。
鄭王這攪屎棍仗著瘟疫,覺得宋國不敢亂來,現在好了,瘟疫沒了。我倒是要看看,他跟不跟宋國打。
就鄭國現在這實力,應該是打不過宋國的吧。
事實上,鄭國確實打不過,在鄭國的軍隊和宋隊碰撞了一次,鄭王心里就有數了。
但實力不夠,鄭王也會想辦法,直接派使者找上了姜蓁。
“借大炮”姜蓁的表情古怪,直接拒絕道:“大炮從不外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