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國忽然出兵,屬實打了宋國一個措手不及。
“之前姜國和鄭國結盟,雷聲大雨點小,基本沒怎么出力,怎么如今鄭國退出,姜國反倒又冒頭了。”宋國右相奇怪的說道:“若是姜國和鄭國一起動手,我宋國才是真的腹背受敵。如今這算什么”
就算宋國剛跟鄭國打完一場,有些虛弱,但這情況再怎么也比以一敵二的好。宋王也有些想不通。
“我聽聞姜國的幾條重要國道,已經全部修好,姜王之前不動手,可能就是受國內情況拖累。”左相猜測。
姜蓁動手,可不會看別人如何,只看自己方便。
把路修好,又挨到了秋收,在姜蓁看來就是動手的最佳時機。
宋國對姜國的實力有數,一對一,肯定打不過,所以他們沒有一絲猶豫,立刻派使者去另外三國搖人。
衛國和齊國本就不想看姜國做大,宋王一開口,他們就準備聯合起來,打壓姜國。
就鄭國,完全不松口,甚至還幸災樂禍了起來,“姜國把你宋國吞并了才好,指望我出兵,沒門。”
姜蓁故意選在這個時候出兵,就是猜到鄭國會冷眼旁觀,到時候打起來,能少一個強敵。
各國之間打打殺殺的,舊仇數不勝數,只有趁這個仇還新鮮熱乎,鄭王才會真的撒手。
要不然過幾年,這倆又能黏黏糊糊的勾搭在一塊。
一旦開啟戰爭,姜國朝廷運轉速度立馬加快,大批的糧食從倉庫運往前線。
“今年的紅薯玉米的產量極高,但還需要留種,等到明年,新的雜交稻種,也能到各地百姓手里,有這些高產的糧種,姜國的糧食就徹底不愁了。”
姜國如今的糧食產量,填飽姜國百姓的肚子完全沒問題,但要供養天下人,還有些難度。
姜國一個打四個完全沒問題,但想把那四國吞下去,難度還有點大。
慢慢吞,不著急,咱們有的是時間。
主要是都攢了兩批科舉生了,得想辦法把他們安置好。
有碾壓式的武器在手,姜蓁打天下一點都不難,難的是治理。
這次出兵,屠野依舊是大將軍,黑壯、周胖、牧等人,各領一軍,分頭攻城,每一支隊伍,都配了大炮和充足的彈藥。
有大炮在,他們前進路上遇到的障礙,都可以隨意碾壓。
軍隊在前面沖,后面的行政官員就負責掃尾,幫忙清點百姓,重新錄入戶籍,分派土地,修補城墻雙方配合得天衣無縫。
跟在軍隊后頭的這批科舉生們,都知道如今打下來的宋國土地,以后就是他們為官的,一個個的全都干勁十足。
“咱們姜國大軍就是威猛,一路上暢通無阻,現在就已經攻下三十多城了,真是厲害。”
“這速度,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因為攻城的速度過快,城里的許多貴族都還沒來得及跑,就算跑了的,也沒法帶走大批的家當,所以每支隊伍破城的時候,都收繳了大批的財物和糧食。
貴族的家資都被翻出來充公,宋國的普通庶民,卻無人敢動。
姜國的軍法嚴格,既保證了大家公平的晉升渠道,也束縛了所有人不敢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