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朝中的大臣沒有警惕心理,鄭王連發幾道政令提醒。
“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姜國這次很可能就是沖著我們來的。”
“王上,現在不是出兵的好時機。姜國去年才吞下宋國那么大一片地盤,就算再好的胃口,也要消化一段時間吧。”
鄭王哼了一聲,提醒道“若是以常人之理,揣摩姜王,連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姜蓁的思維,常人根本就摸不透,當別人以為她要出兵的時候,她穩如泰山,當別人以為她不會采取行動的時候,她冷不丁的就能給人一刀子。
當初宋國鄭國打得不可開交,姜蓁要是出兵,鄭國絕對是一個很大的助力。
偏偏姜國就是穩住不動,等宋鄭兩國打完,姜國才慢悠悠的上場,吞了宋國五十多城,然后就在三國的威脅下,停下了腳步。
就在大家已經姜國要消停幾年的時候,第一年姜國又火速出兵,全吞宋國。
無論是作戰的時機,還是作戰的效率,姜國的作為,都在所有人的計劃之外。
想到姜蓁當初的種種行為,一眾大臣都無法反駁,說道“確實該時刻防著姜國鬧幺蛾子。”
就在鄭國緊盯姜國的時候,那批離開都邑的學生們,都停在文石城不動了,熱火朝天的搞起了基建。
文石城中本來就有百姓居住,姜蓁也沒有把文石城推倒的想法,而是在文石城的遠處,重新選址修建。
隨著大批學生的到崗,各地征集的民夫也開始干活。
這群民夫,也不是傻子,干著干著,就品出不對的地方了,私下里忍不住嘀咕。
“這新城的城墻,為何修建得這么高大我跟著姜隊,連宋國都邑都去過,連宋國都邑的城墻,都都沒咱們修的這么夸張。”
“何止城墻大到離譜,城中還有好幾條百米長的大街。”
看大家說半天也沒有說到重點,一旁的小管事,忍不住湊過頭賣弄道“這你們就不知道了吧,我聽都邑來的那群大人說,王上有遷都的想法,連這新城的名字都取好了,就叫永安城。”
“啊怪不得,這新城中什么東西都弄得精細,連地下的排水管道,都是用好鐵鋪設的,我還擔心有人會偷呢,但如果是新都的話,就沒什么好擔心的了。”
“那是當然,咱們姜國什么實力啊,既然想遷都,那自然是要往好了弄。”
當初的宋國戰敗遷都,那是狼狽出逃,而姜國以后遷都,是準備耀武揚威,向所有人展示自己實力的,自然要修得雄偉壯觀。
姜國現在的都邑,已經算是這天下數得上號的大城,但各國的貴族一來,立馬就顯得擁擠。
可這新修建的城池,在直播間的估算中,能容納兩百萬人口。
經過連年的征戰和天災,這天下總的人口,不超過兩千萬,兩百年內,新的永安城,住起來絕對舒服。
就算以后天下太平,人發式增長,永安城也頂得住。
永安城在姜國未來的地位,哪怕是來服役的民夫都看得很清楚,都猶豫著要不要提前在周圍買地。
“聽說姜國都邑的地價,比以前貴了好幾倍,若是我們能提前下手”
“別想了,永安城周圍良田,早就被王上賜給藍河衛和朝中重臣,只有原本就住在文石城的百姓,能分到地,外人想來買,可不容易。”
就都邑那群人,誰不是人精,姜蓁在動工之前,就已經把那些能鉆的空子都補上了。
那群貴族冤大頭的錢包,只有姜蓁能掏,她可不想把機會留給別人。
鄭國派來的諜者,認真的打聽了一段時間,確定姜國這次弄出的這個大動靜,就只是為了修城,才放心的把消息傳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