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文景”二帝休養生息,百姓的日子不難。但過個二三十年,國庫空虛,朝廷增加賦稅,再趕上天災就難了。不過也是以后的事,衛長君不敢也覺著沒必要現在扯這些,“清官當政的地方百姓自然衣食無憂。”
竇嬰頷首贊同“國土太大,總有陛下看不到的地方,這也是在所難免的。”何況如今少主縱然躊躇滿志心懷天下也無能為力。
衛長君發現在地南頭干活的村民停下了,“可能起好了。侯爺,過去看看”
竇嬰到跟前,地頭上堆了一堆紅薯。其中一人見著衛長君就問他,離天黑還早,要不要再挖一些。
衛長君微微搖頭“紅薯藤還沒干,還能再擱地里放十天半月。挖多了賣不完,這么熱的天,過幾日就捂壞了。”隨后告訴他們,趙大把他們的工錢稱好了。
十位村民頓時感到羞愧,來到地里不足一個時辰,算上上午以及來回路上花費的時間也頂多四個時辰,跟他們以前給人干活比起來相當于干大半天,然后收他一天工錢。
衛長君“我的話還沒說完。里正說你們明天不用來了,換別人。”
這十人知道,但衛長君沒主動說,他們也不會主動提。八陽里離城遠,走著進城做活太辛苦,家門口有活自然想著能多干一天是一天。
可衛長君已經把話說開了,十人也不敢跟他纏。到地頭上用他們帶來的麻袋把各自的紅薯裝起來。
衛長君提醒他們洗干凈再上鍋蒸,紅薯皮可以跟蒸紅薯的水一起喂牲口。他家地里的紅薯藤也可以留到冬天喂豬。若是他們需要,回頭就可以找車拉回去。
八陽里的村民先前割紅薯藤拿回去喂牲口,豬牛羊很喜歡吃。這十人回村一說,趙大還沒把起出來的紅薯稱好,八陽里的村民就來了。
有人推車有人拿著繩,浩浩蕩蕩一群人,一會就把剩下半畝紅薯藤收拾殆盡。
村民收拾紅薯藤的時候,竇嬰時不時打量衛長君一眼,見他沒有半分不舍,等他們走了就問“大公子也很想他們把紅薯藤弄走”
衛長君“他們不弄走,我家牲口也吃不完。放在門外也礙事。”朝玉米地看一眼,“那邊的玉米收下來,玉米桿子足夠燒水做飯。”
竇嬰對“玉米”很好奇,要過去看看。
從紅薯地里不好穿過,兩人到地頭上。小霍去病攔住他舅舅。衛長君令趙大陪竇嬰過去,他拉住大外甥的手“又怎么了”
小不點指著地上的土包,“你是不是忘了啊”
衛長君忘了,但他才不會承認,“好了”
小不點不知道,但他實在餓得受不了,使勁點了點頭。
衛長君最擅長從善如流,“那我挖開看看。”
擱地里烤紅薯這手藝,衛長君前世熟練的很。前世二十歲了,十一放假回家,幫父母起秋紅薯的時候,還帶著親戚鄰居家的孩子烤過。為此沒少被親戚鄰居調侃他孩子王。
土坑外面不熱了,但他扒到最里面,裹著土氣和紅薯味的熱氣撲面而來。衛長君擔心燙手,掐幾個紅薯葉子把烤紅薯拿出來。
小霍去病迫不及待伸手抓,燙的嘶一聲,小爪子亂甩。
衛長君樂了“舅舅有沒有說過,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同理,心急吃不了熱紅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