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里沒秘密,劉徹這邊給衛子夫長姊張羅對象,那邊就傳到太后耳朵里。太后嫌兒子年幼不知道找什么樣的,令黃門宣衛子夫,問她長姊的喜好。
衛子夫也不知道。但衛媼進宮探望她的時候提過一句,她大兄有言,人好就行,不拘家富家貧,他已經為兩個妹妹準備好嫁妝。
王太后一聽衛子夫這樣說,越發覺著衛長君此人本分懂事。她樂意兒子身邊都是些踏實守己之人,就想多了解了解衛長君,問衛子夫嫁妝清單。
衛子夫不好說實話,也不敢隱瞞,直言都是些俗物。見王太后沒生氣,她才說除了首飾便是黃金。衛家的錢財都是太后和劉徹賞的。她很清楚衛長君和衛媼有多少錢。掐指一算,衛長君的錢應該花光了。為了妹妹這般舍得,她越發覺著衛長君比韓嫣懂事。
王太后也怕太皇太后注意到衛長君,然后網羅到她身邊,以致于有心彌補衛長君也不好輕舉妄動。
端午過后,衛長君種的十畝冬小麥可以收割了,劉徹直接派人拉走九畝。消息傳到王太后處,王太后令黃門給衛長君送去百金。
劉徹頻繁前往秦嶺拉莊稼,終于引起了竇太后的注意。太皇太后就問太后秦嶺莊稼有何好,皇帝幾次番派人過去。
王太后胡扯,那邊離山泉水近,莊稼用山泉水灌溉口味比上林苑種的好。隨后她一臉嫌棄地表示,她沒覺著有何不同,可皇帝要折騰,不叫他折騰保不齊又折騰出什么事來。
上林苑種紅薯和玉米的農奴都不知道紅薯玉米畝產多少,知道的皆是劉徹的親信,竇太后不知真相,便信以為真。
經太皇太后一問,王太后也意識到不對,紅薯玉米她沒聽說過,皇帝拉就拉了,怎么連小麥也不放過。
待劉徹回宮,王太后就找他詢問,難不成衛長君種的小麥也跟她平日吃的不一樣。
起先劉徹看到麥穗異常飽滿,就連麥秸一塊拉到上林苑。抵達上林苑晾曬過后,劉徹就令禁衛找來許多石磙。多匹馬拉著多個石磙交替著壓,等金烏西墜,九畝小麥就全部打出來。
劉徹叫農奴下去,留親信稱重。哪怕這些小麥是禁衛親自割下來拉回來的,看到平均每畝接近十一石依然不敢相信,稱了遍確定沒錯才敢復命。
劉徹遠遠地看著他們稱了又稱以為稱不準。可當他得知每畝十一石的時候真以為秤不準。他親自稱一下,劉徹喃喃道“秦嶺腳下那么貧瘠的土地,每畝十一石,倘若換成良田”
眾禁衛無法想象。
育紅薯苗的時候前往秦嶺接衛長君的那位黃門問過衛長君畝產多少。衛長君說的是八九石。那黃門很震驚,問他的小麥怎么比農夫種的多那么多,人家風調雨順的好年景也頂多六石。
衛長君半真半假地表示他用的肥料多。第一場春雨過后他追過一次肥。黃門在劉徹身側,見他主子這般失態,小聲說“陛下,跟是不是良田關系不大。衛大公子說良田也有沒勁的時候。他的小麥這么高產,除了種子好便是肥料多。”
劉徹打量那黃門,好奇他怎么知道。
黃門“衛公子說的。”
“其實還是種子好。”劉徹抓一把遞給他,“你看看這麥粒。朕記得仲卿說過,冬小麥比春小麥口感好。裝二二十斤,帶回去交給膳房磨成面,再用春小麥做些炊餅,朕要嘗嘗是不是真像仲卿說的那樣。”
黃門試探道“二十斤夠嗎少不少”
劉徹沉吟片刻“夠了。朕會親自跟太后解釋。”
正因如此,王太后的人一去請劉徹,劉徹就過去了。王太后聽到衛長君的小麥畝產十一石瞬間失態。好半晌,她才找回言語,不可思議地問“衛長君乃神農轉世不成”
劉徹喜悅的心情已經無法掩飾,笑著說“誰知道呢。”
太后拉住兒子的手使勁拍拍,“衛長君此人跟郭舍人、韓嫣那些人不一樣,以后見著他萬萬不可放肆。”
“母后,孩兒何時放肆過”
王太后冷笑,“李當戶追著韓嫣打是怎么回事別以為哀家在深宮之中不知道你那些事。”
劉徹心虛的說不出話。
太后甩開他的手,“幸虧哀家相信衛長君跟他的弟弟妹妹衛子夫和衛青一樣本分,否則只憑他收留韓嫣這一點,哀家就得令人把人抓”
“等等,母后,韓嫣犯了什么錯”
太后的臉色微變,壞了,說禿嚕嘴了,“與你無關。哀家昨日已經令人給衛長君送去百金。如今衛長君沒什么錢,你改日也賞他百金。糧食都叫你拉走了,總不能叫人家白白辛苦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