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各封國送年禮的官吏給劉徹請安的時候,劉徹挑出跟他關系尚可和較為安分的叔伯兄弟的人留在宣室用飯。席間自然有玉米和紅薯做的美食。各封國官吏從未吃過,用恭維的話問他都是些什么東西,竟如此美味。
劉徹直言玉米紅薯。劉陵日前就曾花千兩黃金找衛長君買了五畝紅薯和玉米,上百輛車才拉完。
千金令諸人震驚,百輛車更震驚。有的官吏更是夸張地說“此物只應天上有。”
劉徹笑言,他上林苑還有很多很多,諸位皇兄叔伯想種可以找他買。價格同衛長君賣給劉陵的一樣。找民間百姓買也行,便宜。但他可以派上林苑的農奴過去教他們種。
這些官吏從宮里出來就迫不及待地前往市井打聽。確實很便宜,但只有紅薯沒玉米。至于怎么種也說不出來。許多人更是直言挖個坑埋點土,等上近四個月就行了。
來自全國各地四面八方的官吏越聽越覺得市井之言不可信。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紅薯畝產極高。他們原本打算在長安待到過年。得了這么高產的作物,一個個都快馬加鞭回去。
正月十五,劉陵動身來長安,各地封國丞相已經抵達長安。一個個跟趕赴戰場一樣。那些沒被劉徹留在宮里用飯的封國王爺也派人來了。
劉徹為何漏掉他們,他們心里清楚。除了買紅薯和玉米的錢,還給劉徹送來厚禮賠罪。雖然劉徹羨慕封國王爺有錢,酸的小霍去病都能看出來,可他是一出生就備受寵愛的皇子,這么多年什么好東西沒見過。并沒有因為幾車厚禮就迷暈了眼。先叫他“請”的人選,最后才輪到那些不請自來的。
不請自來的人買到紅薯但沒買到玉米。他們到處打聽就打聽到秦嶺,然后停在八陽里。八陽里村民誤以為他們是淮南王府的人。要買玉米可以,用買小麥面粉的價格買吧。
即使如此也比劉徹的玉米便宜。他們認為自己占了大便宜。隨著錢貨兩清,再問八陽里村民如何種植,村民一問三不知。
八陽里離衛家太近,封國那些人惱怒,也不敢在衛夫人兄長眼皮子底下搞事,只能悻悻地回去。
劉徹把他上次“請”的那些人帶去上林苑,給他們展示犁、耬車以及耙的妙用。更直言用這三樣收拾地種小麥,小麥畝產能高兩到三成。
說到此劉徹就叫封國官吏回去跟他的叔伯兄弟們商議要不要制作圖。長安會做這三樣的木匠,包括八陽里的木匠都收到陛下口諭,沒有他的允許,不準給任何人制作。
這些人市井打聽一番,沒人見過,甚至都沒聽說過耙。哪怕知道這三樣的制作圖可能比十畝紅薯還貴,他們依然帶著買來的紅薯和玉米回去復命。
二月初,劉徹派去封國的木匠做出的犁開始犁地了,劉陵也抵達長安。劉陵沒干過農活,看到長安遍地犁也沒多想。那些封國王爺得了好用的農具以及高產作物,哪怕是重金買來的,一時之間也不好跟淮南王勾勾連連。
淮南王修書質問劉徹有沒有看到他的請求。劉徹回,看到了,但他燒了。淮南王差點沒氣死。隨后就修書跟他要好的侄子兄弟,劉徹這小子活膩了,必須干掉他。結果石沉大海。待淮南王查到這些人被劉徹“收買”,也查到他們的農具來自劉徹。
劉陵從她父王那里得到農具的消息就去秦嶺找衛長君。
春紅薯種下去,玉米也種下去了,衛長君正得閑,便給她煮上一壺茶湯,請她坐下消消火。
劉陵見他還跟沒事人一樣,反倒冷靜下來,“衛長君,你知道我會來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