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不缺土,瓦雖然貴,他們也買得起,房子不成問題。里正的兒子和侄子不敢開口也不是怕花錢,而是不知道去哪兒請。
里正就問“怎么請也不能逢人就問啊。”
衛長君看向竇嬰。竇嬰不明所以。韓嫣懂了,“您家不是有三個嗎教好了有了賢名,指不定他們也能像董仲舒,還有個叫什么”到嘴邊想不起來了。
韓嫣叫不出名的肯定不是老臣,衛長君想想這兩年劉徹身邊的新人,除了主父偃、董仲舒,還有還有一個,“公孫弘”
“對”韓嫣點頭,“即使不如他們,也能去長安縣衙,或去廷尉衙門當個刀筆吏。”
里正不敢惦記竇嬰的人,頗為不安地問竇嬰,“這不好吧”
竇嬰不這樣認為,“倘或愿意,老夫認為比跟著老夫有意義。對了,他仨是不是跟去病他們到山邊乘涼去了”
孟糧點頭,“奴婢就是看到他仨和牛固四人能看住小公子才沒去。”
竇嬰讓孟糧去找他們。衛長君補一句,“在八陽里教出經驗,以后也可以去城里功勛之家授課。”
里正的兒子趕忙說“大公子,我們請一個就夠了。”
衛長君“我知道。孟糧,記得告訴他們,八陽里想請一個教書先生。”隨后衛長君佯裝一通百通地提醒里正,其實可以多蓋幾間房。周圍種紅薯的人家不少。他們賣紅薯差點算錯,其他村的人也有可能算錯。其他人要是舍得能把孩子送去八陽里識字,八陽里村民也能省點束脩。
里正以及子侄恍然大悟,直呼他們怎么沒想到。
韓嫣佩服“衛長君,你這腦袋怎么長的”
“天縱奇才就是我。”衛長君說的大言不慚,韓嫣送他一記白眼。
竇嬰擔心官家不許私設學堂,“是不是先請示一下陛下”
里正三人糊涂了,這等小事還用請示陛下。
竇嬰解釋“識字事小,辦學事大。或者你們把房子蓋好只教本村人。外村人想學也不要束脩”
三人同時搖頭,這哪行。他們請先生的錢都是一點點攢下來的。三人就把視線投向衛長君。衛長君笑道,“侯爺,您要是在家弄個學堂,陛下肯定有想法,長安未來人才都被您弄走了,十年二十年后半個朝堂都是您的門生。但村學,我覺著陛下巴不得越多越好。”
世家出身的韓嫣和竇嬰沒聽明白此話何意。
衛長君問韓嫣,“我給青弟買弓箭的時候你是不是說過,放在家里的弓箭只能比仲卿自己買的好,不能比他的次這樣一來,禁衛從這兒回到宮里再看到仲卿用來練習的弓箭,就不會覺著他裝窮或者真窮。只會覺著仲卿想用什么樣的用什么樣的。”
韓嫣點頭“他們一個比一個心高氣傲。”頓了頓,猶豫片刻,覺著里正也不是外人,“不止他們,我以前也瞧不上出身市井或鄉野的郎官。”
衛長君等人一點不意外。韓嫣見狀,頗為意外,“你們知道”
里正道“我也知道。韓公子眼高于頂,聽說都不把劉姓王爺放在眼里”
“那真是誤會。”韓嫣知道他說的是哪件事,有次隨陛下出行,他先走一步,某個王爺看到車就以為陛下在車里,跪下行禮。后來知道是一輛空車,又以為被他戲耍找太后抱怨過,太后因此還勸陛下不可太放任身邊人,“馳道多寬你們也知道,單邊就有幾十丈。馬跑得快,等我看到路邊有人再停也來不及了。何況馳道只能陛下的車馬行走。我就算遠遠地發現路邊有人也不會過去問他們是誰的人。萬一是哪個公主侯爺的人,我是罰還是不罰”
衛長君“你少為自己辯解。你以前就想不到最后這點。”
韓嫣心虛地別過臉,面對竇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