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心說,還能影響壽命嗎。忽然意識到不對,衛長君叫他算吉兇當初拆穿李少君的時候,他可是毫不手軟。
“你不是不信那些”
衛長君“我不信鬼神。”
劉徹細想想那日發生的事,衛長君針對的確實只有鬼神仙藥,“長君,將士們的性命不是兒戲,你要是知道什么”看到他搖頭,劉徹說不下去,“要不你今晚做夢問問”
衛長君側目。
劉徹被他看得心虛窘迫,“此番是朕登基以來第一次出兵匈奴。”
衛長君“既然陛下這么怕失敗,那就算了”
那哪行啊。大漢有人有馬有糧有草,卻縮在關中不露頭,讓匈奴以為他怕了,指不定哪天就揮師南下劍指長安。
“你覺著朕當令何人為將”劉徹心存試探。衛長君只覺著好笑“何人為將該由陛下決策。我一個種地的,連雁門關在哪兒都不知道”
“不知道”劉徹打斷他。
衛長君頓時想把韓嫣闔府上下問候一遍,嘴怎么那么碎,什么都跟他說,“就算我知道雁門關在北,可朝中那些帶過兵的人我就知道一個李廣,總不能叫李廣統領三軍。”
這話反倒叫劉徹意外,李廣的名氣很大,若是問八陽里村民,他們一定認為李廣當得,“飛將軍不可”
“飛將軍騎術精湛不假,您祖父還在時匈奴入關,他斬殺很多匈奴也是真,但他頂多是個先鋒。后來七國之亂他立過功,可他是周亞夫賬下的一名驍騎都尉。周亞夫您比我熟,細柳閱兵。跟著這樣的人,他不自作主張自以為是,加上他的一身武藝,又正值壯年,想不立功都難。除了這些還有什么,屯墾戍邊。這樣的李廣如何號令三軍”
衛長君的兩個鄰居,一個是竇嬰一個是韓嫣,劉徹不意外他連“細柳閱兵”都知道,“僅憑這些韓信為將之前也只是個受過胯下之辱的卑微小人。”
“我承認世上有天縱奇才。但也有句話叫,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他當真是個統領三軍的人物,您父親為何不封侯賜爵,而是調他為上谷太守”
劉徹知道這段歷史,李廣明知梁王有意皇位,而景帝只想傳給兒子,“七國之亂”時,梁王看好李廣授給他將軍印籠絡他,李廣身為朝廷的人,拿著朝廷俸祿,竟然接了,“那是他不會做事。”
“陛下認為大將軍只是帶兵打仗不需要調度糧草,不需要鼓舞士氣,不需要恩威并施御下有方”
劉徹了解李廣,說好聽點他生性耿直,不好聽點魯莽無腦。他是很勇猛,但謀略上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其實劉徹也沒打算令李廣為大將軍。可以說朝中還沒人能擔此重任。
然而劉徹來之前從未想過衛長君竟然跟他一樣不看好李廣,“李廣什么秉性你都知道,還說不了解”
衛長君皺眉“抬杠呢有沒有說那些帶過兵打過仗的人,我就知道一個李廣”
劉徹跟衛長君認識這么多年,占盡便宜的只有他,以至于偶爾被衛長君刺幾句,他也不好說什么。久而久之,不順耳的話由衛長君口中說出來劉徹反倒習慣了。
劉徹不以為意,目光灼灼地盯著他。
衛長君笑道“您再看也沒用。你的臣子,您比我了解。您都不知道該把將印授給誰,我說了你就信”
劉徹不信,除非衛長君能像分析李廣這樣說服他。衛長君絕口不提,看來此次出征不順。可三軍未動,糧草已先行。此時收回成命也晚了。想到這,劉徹在此待不下去,決定回宮重新排兵布陣,損失壓到最小,探探匈奴虛實,或嚇唬嚇唬匈奴,給邊關百姓爭取一兩年喘息之機。
“你忙吧。”劉徹沖東方朔等人招手。東方朔跑去牽馬。
衛長君“這就走”
“留朕用飯”
衛長君拱手道“不送”
劉徹噎的想瞪他,他真是越來越放肆,“你家的櫻桃熟了嗎”
“上林苑還缺吃的”別以為他不知道,紅薯和玉米鋪展開,劉徹就不再像早兩年那樣瘋狂種地。聽東方朔說,去年春天原先種紅薯的山地都變成了果園。果園里不止有東西北方的,還有南方水果。
劉徹好奇“又聽誰說了什么”
“上林苑周邊百姓,說您要在上林苑弄個果林,還有南方水果。陛下,敢問是橘子嗎”
劉徹聽出濃濃的嘲諷,沒好氣道“朕傻去病那混小子都知道橘生淮南則為橘,朕不知”頓了頓,“荔枝”
衛長君呼吸一窒,好險沒憋死過去。
劉徹見他一臉便秘的模樣,不禁問“難不成荔枝跟橘子一個德行”
糟多無口。衛長君前世看到這個詞還覺著過于夸張,“陛下,您知道荔枝水嫩水嫩,比水煮的荷包蛋還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