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做飯,太陽還沒落山幾個小子就得餓得饑腸轆轆。衛長君打算做一些耗時,平日里懶得做的。比如雞絲涼面。
衛長君叫小外甥去河邊抓只公雞,他和面搟面條。
公孫敬聲不想吃涼面“大舅,可以做燜面嗎”
“雞肉燜面,什么也不放”
公孫敬聲想說,可以放土豆。然而土豆才種下去沒多久。豆角還沒開花。可以用來燜面的菜也還沒長大。去年曬的干豆角等物也吃的七七八八了。
雖然公孫敬聲不做飯,但他就是知道。蓋因他吃夠了菜葉子雜糧雜面,翻箱倒柜找別的吃食的時候只找到半缸白米半缸白面。
“當我沒說。”公孫敬聲走到廚房門外停下,“我們這么多人一只雞夠嗎”
衛長君“燉著吃一人頂多三塊。撕成肉絲一人能分不少。”說到此,他想起有著悠久歷史的糝湯,“去其他廚房看看有沒有豆腐皮或豆腐干。”
“炒菜”
衛長君搖頭“切成絲倒入雞湯中,加點玉米粉,再打幾個雞蛋,泡一些木耳切成絲,給你們做湯。”
公孫敬聲佩服他舅“您真會過日子,一點水都不浪費。”
衛長君揚起巴掌。公孫敬聲頓時不敢貧嘴,一邊往外跑,一邊大聲嚷嚷,“我大舅一點不老,還是個血氣方剛的小伙子。”
衛長君頭疼“他跟誰學的”
韓嫣倚著門框笑“靦腆內向的孩子天天跟去病阿奴在一處,不出一年就能皮上天。敬聲跟他們在一塊多久了也就去病和阿奴不愛帶他玩兒,否則他得狡猾得跟狐貍似的。”
好巧不巧,千里之外的宣室殿內劉徹也說出了一句類似的話。
劉徹近身黃門斗膽問“陛下此話何意”
劉徹看向在殿外拿著木劍獨自玩耍不哭不鬧的長子“三年前韓嫣感慨,朕的兒子竟然這么乖。朕很生氣。朕的兒子怎么就不能是個乖孩子。長君也曾疑惑,據兒是不是太乖了。那時朕覺著種田不累,他還有空胡思亂想。”
黃門見他停下也沒著急。
果然沒叫黃門等太久,又聽到他主子感慨“去病那小子調皮,阿奴是個心思縝密又不缺果斷的,朕想叫據兒跟他倆學學。可是長君不回來,說真的,朕不見得管得住他倆。”
黃門詫異,他主子何時變得這么謙虛“陛下,您是九五至尊。”
劉徹微微搖頭,“衛家這些人只聽衛長君的。也不知他怎么教的。”
“長平侯也是”
劉徹沉吟片刻“衛青啊不是。他小時候衛長君是個半大小子,不懂的教弟弟妹妹。他長大一點被衛媼送去跟他父親。后來他跑回來,衛長君跟平陽侯府騎奴在一塊,兄弟不常見,衛長君有心也抽不出空來。再后來朕不說你也知道,衛長君在秦嶺,他在朕身邊。”
“長平侯本性敦厚”
劉徹點頭“他聽長君的,也聽朕的。”說起衛青,他又忍不住搖頭,“要是能把兵法謀略上的才能勻到為人處事上一些就更好了。”
黃門無語,陛下真是不知足,得了這想要那。
“陛下,長平侯八面玲瓏還是長平侯嗎奴婢聽人說過,有些人某些方面出眾,在某些方面就有有所欠缺。因為他專注某一件事,無暇琢磨別的。”
劉徹思索片刻“說得對。說回據兒。長君早年收拾公孫敬聲的時候說過一句,三歲看老。據兒這么乖,就算朕相信衛家不會成為第二個呂家,可長君和仲卿也不見得能護他到朕的孫兒長大。
“據兒出生太晚,十五六歲成親,等朕的孫兒十七八歲,朕也有六七十了。長君都說人道七十古來稀。朕能看著孫兒長大嗎”
黃門詫異“陛下意思大公子那等神奇的人”后面半句黃門不敢說出口,像是詛咒衛長君。
劉徹“聽他的意思很難。”看到兒子停下,劉徹招招手。小孩兒快速跑過來,到跟前行個禮才上前。
要是別人家的孩子,劉徹不喜歡孩子父輩也會忍不住夸一句。可他兒子不能如此,也不該如此,“據兒,累不累”
“不累。”小孩頂著滿頭大汗乖乖說出來,劉徹卻希望他撲到懷里,像霍去病纏衛長君一樣,趁機討要各種好處。
想到霍去病和衛長君,劉徹忽然想起一件事,一邊把兒子抱到腿上給他擦汗,一邊對黃門道,“很多年前,那時候據兒還沒出生,看到去病不是想上樹就是想下河,朕替長君頭疼,曾跟他說過,要是朕有個兒子,可不能像去病那樣。”
黃門看向小皇子,“大公子是不是說,真是個乖孩子,您反而更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