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沒叫他為將,趙信沒機會吃敗仗,擔心被砍頭,然后逃回匈奴。趙信也沒覺著天子不放心他趙破奴身為陛下未來女婿,今年兩次出征匈奴也沒能獨自帶兵。
雖說趙信是匈奴人,同僚不甚待見他,他在戰場上立了功,衛青一個首級不少他的,這幾年下來趙信也攢下一份家業。
趙信的匈奴話比霍去病和阿奴好多了。他一開口來降的匈奴人就知道他是族人。趙信入關后無需跟著牲畜東奔西走,膚色好多了,看起來二十出頭,不必趙信解釋,認識或見過他匈奴人也知道他在長安極好。
部分匈奴人認為阿奴不就地殺了他們是擔心傳到草原上,以后沒人敢投降大漢。到了長安,一定不會放過他們。
趙信的出現叫他們不確定了。
有人忍不住問趙信在長安如何。沒什么可隱瞞的,趙信實話實說,到了大漢就跟漢民一樣,想過的舒服自在,要么讀書寫文章,要么從軍上戰場,要么老老實實種地。
這些匈奴人見過劉徹令邊關駐軍撒的告示。渾邪王勸族人部下同他降漢的時候拿出來的。有人收了一塊,問趙信告示上寫的可是真的。
趙信不知道。不過他以為自己職位太低的緣故。
在劉徹跟前多年,趙信也了解皇帝很吝嗇,可他又不敢說實話,干脆推到渾邪王身上,他不知道渾邪王怎么跟陛下商議的。
阿奴回宮復命,劉徹一聽男女老少以及兵將近五萬人,陷入沉思,這些人在城外久了,他得睜著眼睡覺。
劉徹叫阿奴把騎兵統計出來,分散跟軍中的匈奴人放到一處。拖家帶口的先在城外軍營附近住下。
“臣還有一事。”阿奴沒急著告退,“渾邪王和休屠王殘部到了長安,西北幾乎沒了匈奴,那些地方不能一直荒著。”
西北沒了匈奴,無需重兵駐守,不需要那么多錢糧,國庫得以緩解,兵卒也可以回家團聚。劉徹琢磨著趁機提出建城,應該沒有多少人反對。
遷往朔方的關東貧民如今生活極好,在關中過不下去的貧民十有八九正盼著他在外建城。
“朕決定在休屠王的地方置武威郡,在渾邪王領地設酒泉,其他地方先放一放。”跟衛長君多次交鋒也叫劉徹知道飯得一口一口吃,“可惜人選,朕還沒說,衛長君就嚷嚷著他老了。”
阿奴“郎君三十八了。”
“很老嗎”劉徹沒好氣地問。
阿奴“郎君像微臣這個年紀成親,如今兒子都可以上戰場了。說不定孫子都出生了。”
劉徹比衛長君小兩歲,不出意外,兩年后他不是有個外孫女就會有個外孫。想到這,劉徹嚇一跳,也沒覺著自己多大,怎么就當祖父了。
“朕答應衛長君,容你和去病歇到除夕。”劉徹抬抬手叫他退下。
阿奴一動未動“陛下,武威和酒泉兩地太守不能選主和的,也不可選把匈奴當牲畜的。前者有可能供著匈奴人,把遷過去的關中貧民當奴隸,后者有可能把匈奴作踐的逃回草原。”
“不然你以為朕為何頭疼”劉徹瞪他一眼,“韓嫣近日有沒有什么消息”
阿奴搖頭“韓兄肯定想回來,主父偃上了年紀,陛下也該考慮叫何人接替他倆了。”
劉徹正為這事頭疼,聞言煩的抬手“回家去”
阿奴見好就收,躬身告退。
劉徹問左右黃門和小黃門,他們比劉徹清楚百官私底下的性子。同東方朔交好的小黃門提議“東方朔”。他沒比衛長君大幾歲,這些年在宮里憋屈得很,叫他過去,他一定很是用心。
東方朔知道朔方什么情況,不敢不照著朔方建城。不然無需他出面,衛步就敢打得他不知道自己姓什么。
“東方朔可。”劉徹反手曲著指頭敲敲案幾,不死心地問“衛長君看著也沒有三十八吧”
黃門章興想笑“陛下,您不是說過,誰都能去唯獨大公子不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