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長君不想理他,可他把渾邪王帶來了。
“需要我做什么”衛長君朝屋里瞥一眼。
劉徹“長安沒有草原給他放牧。他也別想日日食肉,頓頓喝奶。”
“我教他種地”衛長君明白了,“還有無主的田嗎”
茂陵有上千畝地,其中一兩百畝離渾邪王家兩三里路,渾邪王騎馬一會兒就到,如今由少府代管。劉徹問衛長君該給他多少畝地。
考慮到渾邪王家中不可能小貓三兩只,又不想太便宜匈奴人,衛長君提議賞他三十畝,十畝留他種苜蓿,二十畝種糧食。但不是現在,明年秋后再分給他。
“令其家人擇日搬過去”劉徹朝渾邪王家方向看去。
衛長君“我建議先安置在上林苑。上林苑有會漢話的匈奴人,也會種田收莊稼,渾邪王一家先跟他們學學。人在上林苑,離皇宮遠,陛下也安全。誰知道他此次來降是不是權宜之計。”
劉徹詫異“事到如今你還懷疑他不是真心投降”
“不是單于要殺他,他舍得放棄渾邪王之尊,離開自由自在廣袤的草原”衛長君一萬個不信。
恰好劉徹也是這樣想的。
劉徹笑了,無比欣慰。
“渾邪王兄弟姊妹呢他們同去病俘虜的小王、閼氏不一樣。那些人去病就可以隨意處置。”這么遠來一趟,劉徹索性多問幾句。
衛長君“不必同渾邪王住在一處。先教其大漢規矩。尤其兄長死了,弟弟娶嫂嫂,父親沒了,繼子娶主母那些陋習。”
這些不難,劉徹聽阿奴提到匈奴有很多牲畜,“匈奴的那些牲畜也得朕養啊。”
“給他們七成豆秸和紅薯藤,三成干苜蓿。來回一個月,沒費多少兵劍就得這么多人,您就別心疼了。”衛長君想想如何拐到金日磾身上,“渾邪王在此,他的部下不必擔心。我擔心休屠王殘部。阿奴說他們扔下兵器多是不得已。除了我軍,渾邪王部下也出了不少力。他們負隅頑抗只有死路一條。”
劉徹“朕承諾投降不殺。阿奴當日沒把人殺了,如今也不能叫人無聲無息地消失。”看著陷入深思的衛長君,“有什么好主意只管說。不好朕也不嘲笑你。”
衛長君抬頭瞪他一眼“既然渾邪王不介意替休屠王妻兒求情,叫休屠王妻小先跟他去上林苑。”
“渾邪王和休屠王殘部呢”
衛長君思考片刻“質子在手,無論休屠王殘部在哪兒,都不敢不老老實實學漢話學規矩。明年秋話說利索了,該入贅入贅,該嫁人嫁人。
“渾邪王的那些人,拖家帶口的先在城外,叫以前俘虜的匈奴人陪他們。無父無母未婚男女歸上林苑。半大小子入軍校,女子學養蠶織布紡線做衣,順便學漢話。”
劉徹不禁皺眉“那些來降的匈奴也進軍校”
衛長君提醒“無知無畏。但憑一腔熱血,敢把你斬于馬下。讀了書識了字,意識到匈奴和大漢之間的差距,他們才會心生敬畏。”
早年漢軍不敵匈奴,除了人馬不如匈奴強健,其次便是茫茫草原無處尋找。如今黃河西北沒了匈奴,遼東以及漠北太冷,匈奴不得已不會去,這么一來即便有人學成逃回匈奴,或早或晚還是會被衛青和霍去病找到。
劉徹也不信匈奴少年比霍去病優秀。大漢多少年才出這么一位少年將軍。匈奴有此天賦之人,也不至于這么著急投降。
“休屠王長子年少,也叫他入軍校阿奴殺了他父親。”在外戰死跟親眼看到父親被殺的感覺不一樣,劉徹擔心養虎為患。
衛長君“他父親沒少殺漢人。第一課叫去病去上。我們不追究他們殺過多少漢人,他們也不能在意漢軍殺了多少匈奴。他們有將相之才,一樣可以位列三公。”
劉徹微微張口“你這餅畫大了。”
衛長君想笑,他也有怕的時候“陛下,休屠王長子十三歲,等他官居九卿,是不是至少得十年十年后是個什么光景去病和仲卿這么打下去,大漢以北匈奴絕跡。屆時給他人馬,他能去哪兒”
劉徹頷首“來的路上渾邪王問朕告示上寫的是不是真的。當時朕只說朕一言九鼎。聽你這樣說,回頭朕就說房子在建,他們學會種田,自會分給他們地。至于女子,學會漢話再說。”
“本該如此。”衛長君先前提到“明年秋后再分”正是這樣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