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要說的。一個人犯了錯不但不認錯,還提醒你他立了多大功,你該看在這些功勞的份上饒恕他,那么此人不可留。首先你要想沒了他,邊關會不會亂,朝廷會不會亂。都不會的情況下就可以把他交給廷尉議罪。
“如果會出現動蕩,明面上哄著他,暗地里削弱他,比如派幾個人幫他分憂,一點點把他管的事接過去。在有可能出現動蕩的地方加派人手,萬無一失了再處置他。只做其一的話,要么他把你殺了,要么殺了他,朝廷損失嚴重。”
公孫敬聲好奇地問“大舅,這是功高震主嗎”
衛長君搖頭“功高震主是據兒覺著此人在朝野威望超過他,黎民百姓只知道他不知道據兒。顯然朝中還沒有這樣的人。”
劉據好奇“二舅呢”
衛長君笑著問“你二舅是嗎”
劉據毫不猶豫地搖頭。
衛長君“小太子都不這樣認為,你父皇又怎會擔心功高震主。說回剛才,軟硬兼施中的軟,是明面上哄他,讓自己看起來像個不會生氣的人。像個面團。硬就是萬事俱備立即除掉他。不可猶豫,手起刀落,不給其同僚親人求情的時間。”
劉據懂了。
衛長君“處置一個以下犯上的人,稱不上大開殺戒。哪怕殺十個,百官知道了也會說太子是被氣糊涂了。”
公孫敬聲轉向劉據“聽懂了嗎”
劉據“宮女或太監,對我不敬,我處置他們無需考慮太多。對朝廷江山有用的就要權衡利弊,想想百官會怎么想”
衛長君點頭“是能幫你安天下守江山的百官。巧舌如簧逗你開心的小人不必理會。一來不是你濫殺,而是他們對你不敬。二來,為這種人求情的小人心里頭對你又有多少尊敬呢你聽他們的饒恕對你不敬之人,小人不會對你感恩戴德,會認為你好騙。騙你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劉據“不會認為我有容人之量嗎”
衛長君搖頭“你做錯事,敢于提醒你,你不聽,一錯再錯,他忍不住罵你,你饒恕他,百官才會認為你明白事理。你升他的官,百官會認為你有容人之量。
“別人看到這一點,以后發現你錯了,也敢提醒你。真心提醒你的人多了,你總能做出正確決策,黎民百姓是不是認為你很英明”
劉據連連點頭。
衛長君“江充拿著雞毛當令箭陛下為何還用他”
劉據不懂。
衛長君笑道“論作賦,江充不如朝中任何一個人,論帶兵也不如阿奴他們。算賬收稅他也不行。朝廷不養閑人。江充攔大長公主的馬車,你父皇會覺著江充此人不畏權貴,可以用。
“旁人一看大長公主的車他都敢攔,那么我們別招惹他。馳道修好無人敢破壞,你父皇會把這個功勞算在江充頭上。”
劉據“他攔我的車,父皇不是更認為江充不畏權貴”
“是的。但你父皇會對你很失望,竟然怕一個小小的繡衣使者。江充和你在陛下心里誰重要”
公孫敬聲脫口而出“太子。”
衛長君點頭“江充對你不敬,你收拾他,陛下只可惜路又要壞了,但他會很欣慰太子不怕百官,日后他不在了,太子可以坐穩江山,而不至于被朝臣左右,把大漢江山搞得烏煙瘴氣。”停頓一下,“江充沒了,陛下可以再找。太子因此越來越不敢動小吏,毫無擔當和血性,大漢江山后繼無人,你父皇會恨不得殺了十個江充。”
太子抱住衛長君的腰“大舅,我好像知道怎么做了。”
衛長君“不急。以后遇到對你不敬的小人做一次就順手了。好比你撒謊。”
“我何時撒謊了”
公孫敬聲“誰跟丞相說陛下在朔方”
小太子想瞪他,又轉向他舅“大舅才回來就知道”
衛長君“我們昨日到冠軍侯府,府中奴仆看到車上的干海菜就問,朔方也有海貨”
小太子不禁低下頭,用額頭抵著他的胸口。
衛長君輕輕拍拍他的后腦勺“做得好。陛下有沒有夸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