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廂的阿丙和湯圓兩人眼睛都睜圓了,聽著雜役說的劉家村的事既驚嚇,又時不時的看向不遠處的溫明棠,眼中隱隱有名為“擔憂”的情緒在其中醞釀。
至于這“擔憂”的情緒來自何處,溫明棠不消問也知道,是趙蓮相看之事。
她朝兩人搖了搖頭,聽那雜役婦人繼續說著關于“劉家村”的事:“聽聞那劉家村村頭的村祠里供奉著一堆小佛同一個狐仙娘娘天尊,若是哪一日,那小佛像腦袋掉了,便代表狐仙娘娘發怒了,譴責神佛辦事不力,便又要死一個新嫁娘了呢!”
這話一出,不說阿丙和湯圓了,便連周圍其余雜役都不解了起來。
“我沒聽錯吧!”開口說話的是子清、子正的母親,她驚詫道,“我聽多了神佛鎮壓山精妖怪之事,還是頭一回聽聞神佛反過來為山精妖怪所驅使的呢!”說這話時,她臉上滿是不忿,顯然是對劉家村這等事甚為惱怒。
如此惱怒的原因,既有這世間大多數人腦海中最樸素的那等認知觀念——神佛是鎮壓惡事同惡人的,代表的是正義,邪不勝正是大多數人腦海中最為樸素的認知,正義的好人終究會驅走壞人,獲得勝利,市面上大部分話本子最終的結局幾乎皆是如此。除此之外,這般激動亦有寡母自己私心的緣故。
因著這寡母逢人就同人提起她一對神童兒的事,以至于不到幾日,大理寺上下,甚至連牢里的獄卒都知曉子清、子正這一對神童兒是寡母向神佛求來的了。
“我懷子清、子正那會兒三天兩頭往寺廟里跑,心可誠了,便是因為心誠,那佛祖天尊才會賜給我子清、子正兩個孩子。”寡母說起這些來頗為驕傲。
大多數人聽了也只笑笑,沒有多說,偶爾亦有雜役閑著無事,又恰逢知道的多些的,便糾正她道:“佛祖同天尊一個是佛門一個是道門,根本不是一個路數,你往寺廟里跑,那進的便是佛門,不是道門!想求天尊該往道觀里去。”寡母聞言“嗯”了一聲,下回說來卻是照舊如此,佛門道門分不清,顯然是根本沒將眾人的話往心里去。
“這劉家村簡直是……簡直是倒反天罡!”寡母氣憤的說道,“哪有妖怪騎在神佛頭上拉屎的?”
這話一出,便是雜役們都忍不住伸手拍了拍寡母的肩膀,提醒她道:“咱們這里是衙門,斯文些!”
寡母“哦”了一聲,頓了頓之后,才略略壓了壓聲音,小聲道:“這劉家村怎么回事?神佛妖怪不分的嗎?”
雜役搖頭,攤手:“誰知道呢?那犄角旮旯里的,還在山里頭,誰沒事高興去那鳥不拉屎的地方瞎摻和的?”
寡母點頭,應了聲“也是”之后,又問了起來:“既說的死了那么多新嫁娘,怎么沒見人來報官?”
“要報官也當是先去京兆府,京兆府覺得難了,辦不了了,才會被移至大理寺。”雜役說到這里,搖了搖頭,“不過京兆府那里也未聽到什么動靜呢,山坳坳里,死個人什么的常見的很,多半……估摸著是私了了吧!”
眾人聽到這里,皆搖頭嘆了口氣。這劉家村的事翻來覆去的說也只那么多,雜役也不過是機緣湊巧聽來的,待將知曉的事情都說過一遍之后,自也沒什么好說的了,便復又說起了自家的事。
阿丙和湯圓也不再聽下去了,起身,回頭看了眼那幾個正閑話家常的雜役們,子清、子正的母親正高興的說著“我們子清、子正……”兩人沒有再聽下去,而是快步行至溫明棠身邊,小聲道:“溫師傅,這劉家村聽起來好似是個火坑呢!水那么深,趙小娘子怎么辦?要不要同趙司膳說一聲?”
看著兩人面上的擔憂之色,溫明棠道:“既是火坑又是水深的,可見那地方聽起來是個‘水深火熱’之地,若是趙司膳一去,陷進去出不來了怎么辦?”
這話一出,登時將兩人駭了一跳,記起街頭傳聞的那些個拐子之事,臉白了白,忙道:“那還是不要貿然前往了。可趙小娘子那里怎么辦?”